探索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山西省长治县苏店学区南董小学 047100
摘要:新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把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教师要充分学习、理解和正确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导入教学发掘学习潜能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所谓“数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已被教师普遍接受,并已付诸教学实践中。
一、以学生生活化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由于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和老朋友打招呼”的情境,任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物体摸一摸、说一说,通过小组合作“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请下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通过观察、辨析,掌握四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以学生生活化进行教学,传授教学知识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而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让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
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链接,学生会产生顿悟,或使数学现象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在学习了“乘法初步认识”后,用实物投影出药盒子:西瓜霜24片一盒。教师提问:“想象一下,这里面是怎么放的?”学生:“有4行,每行6片。”教师打开盒子进行验证。教师:“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一找,把你的理解说给爸爸、妈妈听。
”这样的实物,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存在,知道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
。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
三、以学生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好方法。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仅是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感触的生活事实,学生便能感悟、领会所学的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如一年级开始,在早操出操排队时就要求指导“静、齐、快”,并告诉学
探索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