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肖乐宇
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血站工作流程特点的观察和日常质量管理和监督情况,探讨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有:针刺暴露、接触血液、血液检测、间接接触。结论血站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减少或避免血站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血站采血、化验、成分制备、供血科等人员在从事采供血工作中意外被未检测血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阳性(含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血液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1〕。目前,大约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经血源性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而艾滋病病毒也有增长趋势。为增强血站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我们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针刺暴露这是采血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主要因素。据文献报道,%-%,针刺暴露是引起护士皮肤损伤从而发生意外感染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发生针刺暴露的原因有多种:因操作不当工作人员刺伤自己、废弃的针头放置不当致针刺伤、将污染的针头回套针帽等〔2〕。
接触血液护士采血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血液从针眼处渗出、血液采
集结束拔针后针眼处按压不当导致血液外渗、成分制备时发生离心破损引起血液污染、使用热合机热合导管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血液的渗漏、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及物品等情况时,如果工作人员皮肤有破损就会有发生感染的风险。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时使用的阳性对照、质量控制品具有潜在的危险;血液标本的离心、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血型、转氨酶、RH阴性微板离心、震荡以及微量加样器加样、开启安瓿、液体倾倒和泼洒等,形成液体薄膜和引起明显压力差的操作均可形成气溶胶或飞沫〔3〕;血液标本放置不当发生倾斜或破裂导致血液的污染;初筛HBsAg和血型、血红蛋白鉴定时,需针刺献血者手指,血液容易沾染工作人员双手等,以上情况均是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间接接触目前无偿献血多在采血车上进行,由于车上条件有限,当发生血液污染时,只能用水和消毒剂做简单的清洗和消毒,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当工作人员再次接触被污染的台面或物品时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处理医疗废品或污染性废品时也有间接被感染的风险。
2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是避免发生职业暴露的关键,血站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及生物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强化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业务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将普遍性防护原则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工作时如发生血液污染要及时更换。夏季不穿露脚趾的凉鞋,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工作时要避免用戴手套的手揉眼睛和鼻子等。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在采集血液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