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吴秀团山东郯城县实验中学 276100
摘要: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让学生在受到文学艺术熏陶的同时,更乐于接受科学知识,让生物学课堂充满活力,增强生物语言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升华主题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花开花落,似水流年,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谱写出无数名篇佳作,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世界,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化,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教育方式与方法。
在生物学教学中引用一些精炼优美、千古传诵的诗句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全面提高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一、以诗导课,先声夺人
用诗词导入新课,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我在讲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老农辛勤劳作图片,请学生展开联想,可能想到什么诗词。学生会马上联想到李绅的《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及时提问:“老农为什么会顶着烈日锄禾?”学生会积极思考、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畅快自然,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芽的类型和结构》《咏柳》,并适时提出“绿叶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同样也收到
了不错的效果。
二、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在新授教学内容时,适时适当地嵌入一句乃至一首优美的诗词,易于把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形象化,从而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妙用。
例如在学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时,我吟咏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及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并分别提出,山寺桃花开花较晚,红杏探出墙头,秋天菊花开放,分别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会深入分析思考,这样学生既受到文化熏陶,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起到一举多得之效。
又如在学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时,引用了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引导学生分析草与豆之间的关系,这样使教学内容非常形象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三、以诗深化,意味深长
良好的开端并不等于成功的全部,而结课的失当也会导致功亏一篑,以诗词结尾,既寓教于乐,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受到鼓舞和教育,产生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后,引用辛弃疾的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丰年”与“蛙声”之间的关系,深化本节的主题,使学生更加重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如学习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所有内容后,让学生辨析“春蚕到死丝方尽,
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