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峨眉、下朝凌云”】
乐山大佛背靠的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自古有
“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现在的乐山大佛景区由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
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卧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
乌尤山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千米。
4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以东31千米处的乐山市市郊,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雕凿在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
临江的峭壁上,又名“凌云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坐像。大佛始建
于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初年),竣工于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
十九年),前后花了90年才修造完成。在这期间,唐朝换了4个皇
帝。它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
被人们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弥勒佛弥勒佛又叫“未来
佛”, 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
明和幸福。寺庙中常见的袒胸
露腹、笑容满面的布袋弥勒佛
像据说是根据五代时一个叫契
此的和尚的样子塑造的。
【有中国特色的弥勒佛像】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古佛弥勒雕像。它的外形是按照
佛教典籍的规定塑造的,印度佛
像“宽肩细腰”的特征在它身上
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
双肩、饱满的胸脯,这体现了唐
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数据乐山大佛通高71米,肩宽24
米,佛头直径10米,耳长7米,嘴和
眼的长度约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
,颈高3米,
米,膝盖到脚背落差28米,脚宽
。它的一个脚面上就可以围
坐百余人! 5
佛道交战的时代
唐朝皇室姓李,而道教尊奉的祖师爷老子也姓李。唐朝的皇帝把老子尊为始
祖,自称老子后裔,特别推崇道教。到了女皇武则天掌权的时期,为了从宗教上
打击李姓皇族的势力,她对佛教采取了积极的支持态度,这使佛教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全国各地佛风盛扬。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修造的。
但也正是在大佛开建的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当上了皇帝。为了重振李
唐王室的威风,他开始打压佛教,重兴道教。全国佛教低迷,道教兴盛,这给乐
山大佛的修建带来了重重困难,以致工期一拖再拖。
6
唐玄宗打压佛教唐玄宗对佛教的打
压措施包括:削减僧尼数量;禁止再造
新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
传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
道教道教是诞生于中
之间,由古印度的一个小国王子乔
国本土的宗教,形成于
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公元2世纪的东汉时代,
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了。道教奉中国古代圣
人老子为教祖,尊称他
为“太上老君”。
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
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曾被发配
到唐都长安附近的感业寺当尼
姑,专修佛教理论。
7
海通法师
乐山大佛是怎样开始开凿的呢?
根据唐代的史料记载,最初组织开凿
大佛的是一个名叫海通的贵州和尚。
古代乐山三江汇流处水势凶猛,
一到夏天发洪水的时候,常常造成船
毁人亡的事故。在凌云山修行的海通
看见这一幕幕惨剧,立志要在山崖上
开凿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希望借助
大佛的法力来减弱水势,平息风浪。
他云游天下,辛苦募集来了开工所需
的资金,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勘
察地形,规划设计,开始了艰苦的开
凿工作。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耗时
90年,乐山大佛终于在唐德宗贞元
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了。
【石匠石青】
石匠石青是民间传说中协助海通法
师开凿乐山大佛的一个重要人物,是
千万参与大佛修建的工匠的化身。石青
和海通法师一样不忍心见到百姓葬身于
凌云山下的恶浪中,于是,他们相约,
海通千里迢迢远赴江淮一带募化资金,
石青则在当地物色能工巧匠,打造工
具。经过3年的准备,乐山大佛终于得
以开工。
8
停工遗憾的是,大佛才修到肩部
的时候,海通法师就去世了。他死
后,工程曾一度中断,大约过了10
年,在一位地方官的资助下才得以
继续。随后,朝廷也拨专款修建大
佛,使工程进展迅速。但当大佛修
到膝盖的时候,因为资金再次发生
困难,工程又停了下来。直到40年
后,才有另外一位地方官出资继续
修建大佛。
【海师洞】
乐山大佛头部左后方凌云山山顶有一
个“海师洞”,洞深约l0米,相传是海通
法师当年住过的地方。现在,海师洞里还
有一尊盘膝而坐、神情坚毅、手托盛眼珠
的玉盘的海通塑像。
自剜双目据说,佛像动工后,有品行恶劣
《在断崖上凿刻巨佛:乐山大佛》摩崖造像-少年读物-佛像-乐山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