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
201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艺术鉴赏
从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
张小妹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以元四家吴镇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推崇渔父及隐者的形象,并以此为题材创
,文化,文人心理方面探究渔父形象在元代走向繁荣的原因.
关键词:吴镇;《渔父图》;政治;经济;文人心理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1—0065—01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浙江嘉兴人,与王
蒙,倪瓒,黄公望并称元四家,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
”元四家”的绘画创作中重墨,多用湿
笔墨气沉厚,来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在构图方面,吴镇也
有其独特的空间图式从而赋予其画以深邃的意境,并创造出
,喜与僧道
隐士为友,其一生常以诗文书画自娱,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
生活,寄托他避世的思想.
《渔父图》是一幅立轴山水画,表现的是在一个寂静的黄
昏,一叶扁舟在湖中飘荡,有一老者头戴斗笠在湖中垂钓,悠
,画面分为近景,
中景,远景三部分,近景岸坡茅草虚实相生;中景在广阔的水
面上出现一平坡上面画有一棵老树,高大健拔苍劲古朴,远景
群山环绕,小河流水,
题:”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简
相对酒葫芦.”在这幅作品中渔父的形象不是代表广大生活在
社会最底层靠捕鱼为生的渔父,而是表达吴镇对归隐山林,游
,整个画面呈现
给人生动唯美,舒适安逸的感受,正如古人曾说”人品既高矣,
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直至元代,渔父的形象在诗,书,画中普遍流行,其中以渔
隐为题材的绘画空前繁荣,赵孟烦,黄公望,王蒙均创作有《渔
父图》,其中吴镇特别偏好《渔父图》
向繁荣的原因大致可分为政治,文化,文人心理这几个方面.
一
,政治方面
纵观中国绘画史,无论哪个画家都逃离不了皇帝及其政
原并统治全中国的朝代,蒙古的统治阶级采取残暴统治和民
族歧视政策,汉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使
成了鲜明的对比,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皇帝推崇避世隐
逸的生活,使宋代的文人生活在悠闲舒适的生活中,在这种复
杂的社会背景下,元代的艺术有着遗民心态,并注重绘画的精
,避世,逍遥的人生为许多文人所仿
效,渔父形象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在这一层面上渔父形象
属于政治化的艺术,并且成了文人,画家借物抒情的载体.
二,文化方面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贯穿
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几千年,隐逸文化
积极进取,弘扬人世的精神表现得比较突
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