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萧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萧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萧县发改委调研组
随着现代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批批重大项目建设的相继上马,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少地农民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过去以种田为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何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就业保障等问题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焦点问题。为深入了解我县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寻求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的可行性办法。近日,我委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迅速组成专题调研组,到失地较多的龙城、白土、官桥、永固四个乡镇的4个社区、6个行政村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入户走访、查看档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就业现状
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经调查发现,因人员从业情况不同及家庭因素影响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分为家庭经济富裕型(超过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倍以上的)、家庭经济一般型(接近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家庭经济贫困型(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以半的)三类情况。
(一)家庭经济富裕型。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从事经商,通过经商发家致富。他们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和原始资本,以城镇化建设为机遇弃耕从商,从事开商店、搞餐饮、跑运输等生意活动实现了生产生活的转型,有些失地农民甚至在未失地前就已经涉足经商行业,他们每年都能赚到一笔较为丰厚的经营收入,家庭经济较为富裕,这部分农户约占失地农户总数的
6%。
(二)家庭经济一般型。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依靠务工和从事小买小卖之类来获取收益。失地后部分有知识、有技术、有闯劲的年轻人走上务工之路,他们在本地或沿海城市的工矿企业务工,年龄稍大的人则在城镇从事卖蔬菜、水果,开办小作坊之类的小本生意,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每月也有一份较为固定的收入,基本能确保全家每月生活所需,日子过得比较安稳,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60%。
(三)家庭经济贫困型。这部分人员往往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失地农民,由于再就业困难他们大多主要在家耕种剩余的田地或无所事事,收入来源不稳定且收入水平较低,加之部分家庭里有上学的和生病的,经济负担重,家庭经济比较贫困,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34%。
二、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
由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配套的不完善,可以说一部分失地农民目前处于“进无出路、退无保障”的两难境地。
(一)出路问题
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就业。从调查情况看,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既有自身条件的原因,也是现行征地安置政策不够健全的结果。首先,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不得不抛弃世代相传的生产方式,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他们则明显处于劣势,这集中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三个方面。调查显示,
龙城镇、白土镇(20-45岁岁)劳动年龄段内的200位失地农民中,%,%,35-%。上述三大就业弱势,再加上农村就业信息服务渠道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失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即使已实现了就业转移的失地农民,一旦合同期满或精减人员,他们往往首当其中被裁减。其次,随着企业用工制度逐渐市场化,目前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征地、拆迁、就业等进行的一次性货币补偿)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货币安置引发的突出问题是,在大量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极为困难的背景下,安置补助费用远远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后的保障”的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的资金难以为失地农民再造一个可持续生计。
(二)退路问题
养老保障是失地农民普遍担心的问题。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养老保障便成了后顾之忧。而目前普遍实行的货币安置政策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货币安置只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偿,就业机会则要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而他们的养老需求则没有充分考虑;其次,现行征地价格满足不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需要。再次,一次性货币的补偿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则可能因为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或使用不当,反倒成为对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一个不利因素。事实上,调查显示, 2005年6月1日前,失地农民中,几乎没有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短期看,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尚可靠一次性安置费勉强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明

萧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追风少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