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杨斌
一、乡土教材的概念
乡土教材即“在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如乡土文学、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通常由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编写,内容主要是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文物史料、生产状况、文化设施、物产交通、内外贸易以及工农业发展的新成就等。有利于教学紧密联系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树立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乡土教材体现的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二)乡土教材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和灌输,而是培育人的载体
二、乡土教材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一)编写和使用乡土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乡土教育
乡土教育更具生命的活力和与学习者的亲和力,其展示的知识和信息很容易与读者的已有经验、知识和技能产生呼应和关联,使其所学更具拓展性和关联性,不仅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生动的知识及其相关生态,还易于据此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和实践。
乡土教育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施个性化教育,依据地方的特有资源和优势资源进行宣传。
不了解家乡的人何以有根?不热爱家乡的人何以爱国?不关注家乡建设的人何以对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乡土教育的力量和魅力不可小看,因为真实和丰富多彩的世界就是由此建构成型的。因此,开发乡土教材,实施乡土教育,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
(二)开发乡土教材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需要
新课程的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其开发主体是当地的专家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才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为乡土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生机,给乡土教材带来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乡土教材正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进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视野。因此,乡土教材开发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三)乡土教材开发有助于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根”
问题:
1、现代化和本土化、民族化是否矛盾?
2、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是不是现代化的包袱?
乡土知识与乡土文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改革不是对传统的抛弃,而是扬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四)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是对“应试教育”的反动
“应试教育”---千篇一律、模式化、封闭化、绝对化
乡土教育---个性化、开放化、多元化、民主化
前者导致学生人格异化,后者带来学生人格健康化
三、乡土教材的特点
(一)地域性
(二)民族性
(三)文化性
(四)生活性
(五)参与性
(六)活动性
(七)实践性
四、乡土教材开发的路径
目前国内乡土教材的编写大概有四个切入角度:
第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切入。我们注意到从这方面切入乡土教材的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环境教育已经得到比较多的重视,开始纳入学校的教学课程,教育部门有专门推进环境教育的机构和人员。从这一角度切入比较容易与现有教学体系衔接。
第二、从扶贫的角度切入。这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国际扶贫组织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多,他们和地方教育部门、地方大学合作,从教育脱贫的思路出发,把乡土教育的理念融入教材。

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503 KB
  • 时间2018-0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