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前言“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加强,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建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按照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我县农业资源特点,制定出我县“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和发展农业,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品牌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二)重点突破原则。以生态农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品牌建设。
(三)科技创新原则。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将农业产业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到2015年,,,年均递增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75元,比2010年增加2273元,年均递增8%。
(二)主要农产品。到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其中有机稻面积达到4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油茶5万亩;,;水果面积5万亩,;,家禽出栏量122万只,%和8%;,年均
%,,年递增8%,占农业总产值的25%;水产养殖面积300公顷,%,水产品产量1734吨,年均增幅7%,渔业产值1500万元,年均增幅5%。
(三)农村能源。到2015年,全县农村沼气用户达4000户,新增1500户,年均递增12%。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家,新增6家,带动农户4400户,年产值9200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其中新增95家,年带动农户1620户,年递增产值8700万元,户均增收900元。
(五)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标准化。“十二五”期间,全县开发建设“一乡一品”项目17个;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农产品认证10个,其中水果认证2个以上,完成东风春桔的地理性标志认定和绿色食品认证,禾洞高山茶、福堂沙田柚等有机食品认证。
(六)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高,至2015年,全县大米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初步形成粤北地区重要的优质大米加工集散地。
四、发展重点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种养业。根据各镇农业资源优势和特点,我县“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适度发展畜牧业,扩大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打造“五个产业带”和“一个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以福堂——永丰——吉田——永和为重点,发展养殖优质鱼,打造“水产养殖产业带
”;二是以吉田高莲——永和为重点,打造“莲藕——马蹄——蔬菜种植产业带”;三是以吉田——永和——永丰——福堂为重点,打造“水果——淮山——生姜种植产业带”;四是以小三江——加田——上帅为重点,打造“南药种植产业带”;五是以太保——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为重点,打造“有机稻种植产业带”;六是以温氏连山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农户开展规模化养猪,培育“生猪养殖产业链”。
吉田镇:重点发展有机稻、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