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育 25.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育_25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育
学习要点
1
2
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预防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保育的措施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也称学前儿童精神卫生,是指通过多种手段,维护与增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正各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心理健康对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宪章规定:“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综合国内外的观点,从卫生与保健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身心都符合正常的发展标准,具有良好适应性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一、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交互影响着的,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心理健康促进生理健康,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危害身体健康;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疾病也能导致心理不健康。
遗尿症
情绪障碍
夜惊
梦游












习惯性阴部摩擦
儿童孤独症
儿童恐怖性障碍
屏气发作
言语障碍
睡眠障碍
多动症
不良习惯
缄默症
吮手指、咬指甲
口吃
暴怒发作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
儿童恐怖性障碍
儿童恐怖性障碍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保育措施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生物
因素
心理
因素
社会
因素
二、学前儿童心理保育措施
(一)0~1岁婴儿期儿童的心理保育措施
保证丰富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加强母婴情感交流,加强对婴儿感知觉和动作的训练,对婴儿心理卫生问题要及早及时处理。
(二)1~3岁幼儿前期儿童的心理保育措施
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肢体活动,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和智力开发活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言语发展
(三)3~6岁幼儿期儿童的心理保育措施
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鼓励同伴交往,加强家园合作,使幼儿及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育 2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1
  • 文件大小1.30 MB
  • 时间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