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历史文献学02.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历史文献学 Studies of Chinese Historical Philology
主讲:金生杨教授
电话:**********
Email:jinsyang74@
第二章历史文献的聚散(藏书史)
知识点和重点

“五厄”论
“十厄”论
第一节历史文献的汇聚
一、汇聚的原因
(一)“文治”的需要
1、武能兴邦、文能守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贾说:“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2、偃武修文,与民休息
文治武功:“稽古右文”,乾隆“十全老人”
盛世修文:唐修《五经正义》、宋修《太平御览》等、明修《永乐大典》、清修《四库全书》等
(二)“资治”的功能
《隋书·经籍志》:“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技数术,所以治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神宗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其他原因
传承“斯文”:“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兹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追求“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探讨大道: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个人爱好:藏书、著书
二、历代文献的汇聚概况(藏书史P412-413)
(一)政府收藏整理
有记注、采集、收藏制度。《周礼》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职;老子李聃为“周守藏室之史”、“柱下史”;先秦有采诗制度。
汉成帝、哀帝时,刘向、刘歆父子校理天禄阁、石渠阁国家藏书,成《别录》、《七略》;
西晋秘书监荀勖整理秘阁藏书,成《中经新簿》;东晋李充再次整理国家藏书,成《四部书目》;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秘书监谢灵运编辑国家四部藏书,成《四部目录》;
唐开元九年(721)元行冲奏殷践猷等《群书四部录》,其后毋煚又节略为《古今书录》;
宋庆历元年张观等撰《崇文总目》,政和七年孙觌等更定为《秘书总目》——《太平御览》(卷首附录引书目达1690种,尚不包括“古律诗、古赋、铭、箴、杂书等类”,今存十之二三);
明正统年间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永乐大典》(收书22000多卷,七八千种);
清修《四库全书》(收书3461部,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
(二)寺院藏书和书院藏书
藏经阁
藏书楼
刻印所(佛教还有写经、译经)
(三)私人收藏
阮孝绪《七录》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尤袤《遂初堂书目》
范钦“天一阁”
毛晋“汲古阁”
杨以增“海源阁”
瞿绍基“铁琴铜剑楼”
陆心源“皕宋楼”
丁丙“八千卷楼”

中国历史文献学0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5.40 MB
  • 时间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