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基坑变形监测设计方案
学号:04302140222
班级:测量3142
姓名:宋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监测目的 3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3
四、监测项目 3
五、监测精度及报警值 3
(一)、监测精度要求 4
(二)、监测点技术要求 4
(三)、监测项目警戒值 4
六、监测频率 4
七、监测实施方法 5
(一)、沉降监测实施方法 5
(二)、水平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5
(三)、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8
八、仪器设备 10
九、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10
(一)、监测信息化 10
(二)、监测成果报告 12
十、监测点布设图 12
工程概况
郑州中原万达广场基坑工程位于郑州市北至中原路、东至秦岭路、南至伊河路北约100米、西至华山路。本工程建筑面积为531168M3 ;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 - 米, 一道支撑顶标高为-。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沉降、倾斜等), 及时反应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可达到以下目的: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J502O2-2002 )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1996 )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
四、监测项目
基坑的监测项目包括: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2)已有建筑以及围墙的的沉降观测;
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周围已有建筑物、居民区围墙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③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五、监测精度及报警值
(一)、监测精度要求
1、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
设计控制值
≤30
30~60
>60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
≤
≤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测斜)(mm)
基坑类别
一级
二级和三级
系统精度mm/m
分辨率mm/500mm
注:测斜管长度应超过围护结构深度不小于2~3m 或不小于所监测整体稳定的土层深度;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3、沉降监测精度(mm )
竖向位移报警值
≤20(35)
20~40(35~60)
≥40(60)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
≤
≤
注:;。
4、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水位孔深度宜在最低设计水位下2~3m,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为1mm。
(二)、监测点要求
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侧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三)、监测项目警戒值
根据基坑等级、周边环境及施工方法等实际工程状况,确定相应监测项目,及相应监测项目的控制值、预警值及变化速率等。各个监测项目的警戒值设置如下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控制值(警戒值)
1
地(路)面沉降
60mm(48mm,5mm/d)
2
水平位移
60mm(48mm,5mm/
基坑变形监测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