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XX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前言
今后五到十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分析把握农业发展方向,理清农业发展思路,既对我市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这一背景,市政府决定编制《XX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XX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30年)》、《XX市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参考《XX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XX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XX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提出总体思路、功能分区、发展重点、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后编制的第一个农业产业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确保农业资源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农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编制的农业产业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原则,在明确功能分区、发展重点、项目布局时体现前瞻性、原则性、导向性。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整个XX市区域。规划期限分近期(2006-2010)和远期(2011-2020)两个阶段,以近期为主,对远期进行展望。《规划》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我市“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背景,第二部分提出“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提出功能区划,第四部分提出发展重点,第五部分提出重点产业项目布局,第六部分提出支撑条件,第七部分提出保障措施。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XX市地处浙东滨海丘陵地带,位于宁绍平原东南部,,其中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经过撤乡扩镇建街道,2004年,XX设6个镇,5个街道,有行政村354个,。
XX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是个山、水、田、地、海齐全的农业经济综合地区。,,%,,%,,%。农用地中,,占全市土地总面积(下同)%,,占9%,,%,,%。当保证率为90%时,,,海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库山塘2300座,其中大(二)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73座,山塘水库2210座。大小海塘71条,总长度
,。
2004年,XX农村人口约38万,%,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城市。在农村人口中,,男女劳动力比为1:。按照生产部门分类,,。
2004年,,其中粮食生产和田间作业机械3万千瓦,%;农用运输机械10万千瓦,%;,占10%;,%;,%。上路拖拉机1898台,驾驶员1770名。
(一)现实基础
“十五”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矛盾,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坚持走科技兴农和效益农业之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十五”前四年,%,,%。%,到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25元,比2000年增加1798元,是历史上增长最快时期。
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扎实的产业基础。“十五”以来,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农产品基地建设,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具有XX特色的六大主导产业日益凸现,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04年,,比2000年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251 KB
  • 时间2018-0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