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Ⅱ第六单元第18课(教学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赵凤兰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讨论法,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由于涉及知识量多,为使条理清楚,在组织教学时,把全部知识整合为新政的背景、内容、评价、含义和成功原因五部分。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展示图片:《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拍卖汽车》、《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回顾大危机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展示当时的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和图片《胡佛村》及相关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表明美国人民生活受经济危机打击,同时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强烈不满。进而认识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实施新政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出路何在呢? 资本主义国家应当何去何从呢?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下层人民群众的一员,你应当怎么办呢?导入新课。(展示课题: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背景(临危受命):
本目学习通过展示胡佛和罗斯福的相关资料采取问题谈话的方式,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1)胡佛反危机为什么会失败?
引导学生认识,胡佛没有找到危机的根源,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所以他解决危机的指导思想不对,他没有认识到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而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失败是必然的。
(2)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
展示:罗斯福坐着轮椅的图片及其从政简历供学生阅读。
教师讲解:罗斯福16岁以前曾八次远渡大西洋到欧洲旅游。汹涌澎湃的大海锻炼了他勇敢坚毅的品格,异国的风土人情增添了他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