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
张文杰
电话:**********
Email:bank2004615@
Q Q:648060279
定义
1、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定义均摘自《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 -2006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选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
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
步骤1
危险源辨识
步骤2
风险评价
步骤3
风险控制
新工艺
新物质
新厂区
危险源辨识新知识
OHS法规变化
……
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
六个方面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过程、活动、单元分类划分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
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必要时,制订风险控制措施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危险源的基本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
的各种因素。
●物的故障
●人的失误
●环境因素
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