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管理知识培训
张弢
第一部分痕迹管理
一、痕迹管理含义
痕迹是事物在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迹。痕迹管理,是在各种管理工作过程中,从时间和管理内容方面,不留间隙或空白、死角的缜密的工作记录,包括交接班记录和留下证据。
二、痕迹管理的特征及作用
1、痕迹记录管理层履职的过程编辑
2、痕迹提供向管理层追究责任的证据编辑
三、痕迹管理的优点
痕迹管理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查证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有效复原已经发生的活动。
四、检疫、监督实行痕迹化管理的意义
认真、如实做好记录是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体现,是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取信于社会和加强动物检疫工作考核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反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行为,增强执法人员和管理相对人的责任意识,使执法行为有据可查,也便于确定、分清有关人员的事故责任,规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风险。
五、检疫、监督痕迹管理的具体作用
(一)实行“痕迹管理”有利于加强对管理对象的跟踪。
(二)实行“痕迹管理”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实行“痕迹管理”有利于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
(四)实行“痕迹管理”有利于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
第二部分检疫、监督工作记录 填写规范
为全面落实并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切实维护动物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今年2月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动物检疫工作的通知》。
通知认为:认真如实做好记录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检疫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体现,是动物检疫工作取信于社会和加强动物检疫工作考核的重要手段。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认识实行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工作,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认真准备,扎实落实,确保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
通知强调: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将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纳入2014年重点工作,要在规范学录单表制发、经费筹备、人员培训、工作动员、实施要求、督促检查等各方面全面系统研究,科学部署安排,确保落实到位。
一、动物检疫工作记录的分类
1、按检疫行为发生次数记录,即检疫工作记录单,包括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记录单,种蛋、胚胎、精液检疫工作记录单和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
2、按日记录,即日汇总表和日记录表,包括: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日汇总表、屠宰检疫工作情况日记录表和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情况日汇总表;
3、连续记录,即检疫审批工作情况记录表和检疫情况记录表,包括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检疫审批工作情况记录表,皮、毛、绒、骨、蹄、角检疫情况记录表。
检疫记录规范填写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