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第二次课
年级:四年级
跳上成跪撑-跪跳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五、学习效果评价
六、教学设计特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支撑跳跃“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第二次课,由于三年级学过跪跳起,在此基础上复习跪跳起的同时逐渐增加它的难度,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从跳上成跪撑--跪跳下这个练习上,掌握双臂支撑的方法和从高处跳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通过学习跳上成跪撑–跪跳下,发展学生的力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骨骼、肌肉和韧带的均衡发展,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互相合作的能力,听从指挥,树立安全意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共设6次课,本课为第2次课。
教学背景分析---课次安排
第一课次
第二次课
第三次课
第四次课
第五次课
第六次课
学习助跑、踏跳、支撑提臀、收腹的动作。
掌握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上箱动作。
掌握从箱上跪跳下动作
完整练习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动作。
巩固、提高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动作
考核
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身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空间很大,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好奇心强,表现欲更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与约束力较差,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必须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以期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学生练习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以表扬激励为主。
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第一次课已掌握助跑、踏跳、支撑提臀收腹动作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上箱动作,教学中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和练上,不断激发他们的学、练兴趣。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听从指挥、树立安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90%以上掌握跳上成跪撑动作,助跑踏跳连贯,支撑轻跪,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身体控制能力。
2、发展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及支撑跳跃的能力。
3、培养沉着、勇敢、自信和自我展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通过练习养成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习惯。
4、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腿脚面着器械成跪撑
难点:压膝前送
四、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
图片演示法、讲解与示范法、激励法、评价法、引导提示法。
教学资源:
录音机1台、大海面包4块、跳箱6台、踏板6块、大体操垫10 块
小学四年级体育《跳上成跪撑-跪跳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