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2017年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19日在金凤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金凤区代区长赵会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金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金凤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金凤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区市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较好的完成了金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良好局面。
过去四年,科学发展取得新成就,既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面对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新情况,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是2012年的157倍,年均增长1129%,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
8亿元,年均增长14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长24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年均增长1275%。现代服务业高端引领。金凤万达、悦海新天地等“六大商圈”成为银川商业新中心,新华联广场、建发大阅城等6个“双十工程”项目建成运营,金融电商、电子竞技等产业异军突起,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5561亿元增至2016年的97亿元,年均增长101%。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机械制造、服装纺织、清真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家,德泓纺织、赛文节能等5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437亿元增至2016年的95亿元,年均增长1256%。都市现代农业形成特色。不断扩大“三精”农业规模,建成规模养殖基地12个、永久性蔬菜基地165万亩,培育区、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2∶48∶50,更加符合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特点。
过去四年,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既实现了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善,更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响亮品牌。立足“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0亿元,推进银西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宝湖路等4个城市管廊工程;加快良田镇特色小城镇
“1+6”中心村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综合改造老旧小区35个,先后建成413万平方米安置区;实现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五年成型”目标,全面启动阅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相继建成宁夏国际会堂、宁夏大剧院等地标建筑,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4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阅海、宝湖、艾依河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银川花博园、阅海湾“三园一轴”成为都市生态观光旅游品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09平方米,居全市首位。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落实,减排任务顺利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城市管理精细提升。建立“六位一体”物业管理新模式,成立全区首个无人机巡查中队,开展15个小区垃圾直运及“以克论净”进社区活动,推行公安、城管等部门参与的“2+X”城管大联动机制,实现互联网、政务网、公安信息网“三网一屏”,“智慧城管”模式形成特色品牌、走在全区前列,成功协办“全国城市管理现场观摩会”。
过去四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既实现了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更夯实了赶超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减少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3项,压缩办理时限576个工作日,建立并公布政府部门“三项清单”,成为自治区首个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区”。全面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居家养老、市区环卫、学校供暖实现服务外包。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全面实施
“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建立卫生院协作办医模式,实现群众足不出镇享受专家医疗服务。全面推行名校集团办学,大力推广教师“区管校聘”模式,“231”高效教学模式荣获国家首届教学成果奖。对外开放成效日益显现。连续协办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建立与部分阿盟及伊斯兰国家驻华使馆常态化联系。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成为中阿合作的重要平台,注册入驻企业超过600家,金融中心独栋楼宇主营收入超过100亿元,丝路通中阿B2c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交易,首家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建成运营,首个城市候机楼启用。绿博会、智慧城市主题峰会、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大型国际化展会顺利
2017年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