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借鉴.doc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黄梦怡谢新文黄凤萍
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连城县支行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民间资本的日益活跃, P2P网络借贷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 其隐藏的风险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分析国内P2P网络借贷发展中暴露的风险, 总结其监管的国际经验, 并据此提出加强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风险; 监管; 国际经验;
作者简介:黄梦怡(1989-) , 女, 福建龙岩人, 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
作者简介:谢新文(1968-) , 男, 福建武平人, 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
作者简介:黄凤萍(1992-) , 女, 福建连城人, 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连城县支行。
收稿日期:2017-03-09
Received: 2017-03-09
P2P网络借贷, 即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借贷的资金融通行为, 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 是互联网金融中最为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据“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7月末, 我台共4160家, , , 。近年来, P2P网络借贷频繁发生信用违约和“跑路”案件, 潜在风险逐渐公开化和表面化。
一、国内P2P网络借贷的风险表现
(一) 流动性风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相比, P2P网络借贷是以信用贷款为主, 且多数网络借贷平台自身的资本金实力相对薄弱, 应对资金期限错配等情况的经验不足。在缺乏有效担保和监管及管理不善的情况下, 一旦货币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引发类似银行的挤兑现象, 发生流动性风险。
(二) 操作风险。
P2P网络借贷要求引入第三方平台进行资金托管, 以避免借贷平台控制账户资金或自建资金池。但由于多数第三方平台只对资金负有管存义务, 并不具有对资金使用及借贷平台业务运营的实质监管权利, 加上相关法律不完善, 市场监管缺失及借贷款项之间存在时间差, 网络借贷平台仍可能挪用资金, 甚至携款潜逃。近年来, 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剧增, 且业务同质化严重,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下, 为追逐利益许多借贷平台挪用投资人资金进行投资获利, 从而引发操作风险。
(三) 技术风险。
P2P网络借贷是依赖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关于数据信息的搜集、整合和审核处理等都需要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做支撑, 网络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很容易使平台发生安全问题。而在借贷期间, 借款方需要提供有关个人身份、财产等敏感信息作为借款的凭证和资质评判依据。若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信息保密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 会加大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客户的账户安全和隐私保护构成威胁。此外,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动态监测识别能力不足, 难以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事件。
(四) 信用风险。
目前, P2P网络借贷中, 平台只能凭借借款人提供的
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