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荔浦县新坪镇初级中学莫小琴.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荔浦县新坪镇初级中学莫小琴
我在乡下中学教语文十几年来,发现农村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原因固然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及厌烦心理严重
究其原因是:
,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打趣似的说:“我们的全部生活是家庭、学校两点成一线,或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有的学生说:“我们每天浸泡在作业里、书本里,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如我校就规定在中考的科目中,数学、英语、语文每周要达到3次以上的作业;物理、化学每周要达到2次以上的作业,其它科目每学期不得少于10次,此外还规定了测试的次数。因此,每到周末或是放假,学生少则带五六张试卷,多则带十来张试卷回家,整个假日泡在题海里。在这种情况下,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较少,个人的兴趣爱好受到压抑。如此单调枯燥、没有自我的生活,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和精力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
,产生迷惘的心理。很多学生不擅于把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提炼和升华。拿一个命题作文来说,很多学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也是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的文章。如写《我的母亲》,同学们都知道天下母亲的伟大,有奉献精神,她们省吃俭用,送儿女读书,关心儿女。但熟悉的母亲,太平凡的事件,却令他们不知道如何提炼写作的东西。有一个同学把母亲从清晨到晚上的工作全部记录下来,平铺直叙犹如记流水账;有些同学虽会选择母亲所做的一两件事来写,却因立意过于陈旧无创新难以成为好文章。同学们要想写出像《背影》中以小见大的文章真是难上加难,写作文对他们来说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就是写不出。
。很多学生在写文章时纯粹是写事、写物,只停留在事或物的表面,不会把主题升华,难以达到文章血肉丰满、寓意深刻的效果,进而影响文章的质量。如在以“桥”为话题的作文中,多数学生写说明文,只向人们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座桥的结构、种类、历史等,只有个别同学会用比喻手法把主题进一步升华。其写到:“桥不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桥的发展如此之快,世界的发展如此之快,作为新一代少年,让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构建人类文明之桥。” 
困惑二: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产生误区,总想在考试前猜作文题目,背范文以求高分。于是学生就形成了统一的写作模式,只知套作,结果写的作文就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样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情、语言,写作与做人严重脱离了。我记得在一次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中,作文是《我的老师》,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写老师背着生病的“我”上医院看病及老师在夜深人静时挑灯夜战的事例。一问之下,原来这个作文题目在小学时老师不知教写了多少次。这种如此缺真、雷同的文章居然会是某些老师和学生的所谓“得意之作”。如此的教学心态,学生怎会写出有创意、真情流露的好文章呢?
其次,是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尽管我们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素材,为写作文做好准备,但单调枯燥的生活让学生们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观察的,每天都是走重复的路,做重复的事

荔浦县新坪镇初级中学莫小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