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犹太人博物馆.ppt线之间——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by Daniel Libesdind
目录
1. 灵感来源
2. 外观设计
3. 入口设计
4. 内部空间——三条主轴
5. 回望
五. 结语
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
()
丹尼尔·里伯斯金()简介:
194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庭。
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迫害,
最后只有其父和一个姑妈熬过苦难,得以幸存。1959年,当
时年仅13岁的利贝斯金德跟随家人迁往以色列,以后又乘船
移民美国,来到纽约。利贝斯金德在纽约读完中学后,进入
大学先学习音乐,后来转到建筑系。毕业后,利贝斯金德以
德国柏林为基地,组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
他的创作不仅是建筑, 亦被视为艺术, 其展览遍及欧洲、以
色列、日本与美国, 轰动一时的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所展示
的「解构主义建筑展」中, 他是其中重要的展览者之一。现居
于柏林, 并积极的参与国际竞图。
主要设计有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犹太人博物
馆、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生
中心、瑞士的一家购物中心和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展览中心等。
2001年,他成为第一位荣获“广岛艺术奖”的建筑师,以表
扬其作品“对推动谅解与和平”的贡献。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美国旧金山犹太人博物馆
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生中心
代表作品:
时代背景:
20世纪中期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
惨痛的一页
战火蔓延亚洲、欧洲、非洲,参战国达61个,
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有近5500万条生命
被炮火吞噬,其中平民2730万人。平民的死亡许多
源自法西斯的大屠杀,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就
达600万人,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让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德国对历史
的态度,使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
到轻松和安全。为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为
犹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2005年12月15日,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最终落成。
作品简介:
犹太博物馆建于1993年至1995年,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
太人而建,并且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
馆长布鲁门索(MichaelBlumenthal)是德裔犹太人,他的父亲曾被拘禁在
布杭瓦尔集中营(Buchenwald)。这座博物馆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
百万犹太人而建。
博物馆在2001年9月9日开幕,展示内容包括大屠杀(Holocaust)的追念,它
是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种族屠杀。其他的
种族残杀,还包括土耳其人在1915年到
1916年大规模残杀亚美尼亚人(120万人
死亡)、赤棉政权在1975年到1979年屠
杀柬埔寨人(170万人死亡),以及1994
年在卢旺达,图西人对胡西人大开杀戒
(50万人死亡)。根据国际法,1948年起,
种族屠杀被视为一项罪行。
地理位置:
勃兰登堡门
柏林联邦议院大厦
柏林市立博物馆
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在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
矗立在柏林联邦议院大厦和勃兰登堡门之间,北
面是柏林市立博物馆。
灵感来源——between the lines: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话剧——《摩西与亚纶》
背景:
二战时期,希特勒的上台和暴行,导致《摩西与亚纶》第二章以后的
部分未完成,这种“未完成”成为魅力所在,里伯斯金深深地被打动,
于是在五线谱上画出建筑的初型,被称之为:行间之意(between
the lines).
这座里程碑的建筑成为未完
成歌剧的延续。
在做设计时,柏林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年月、驱逐日期和住址。于是他就在柏林城穿街走巷,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走一个地方,就在城市地图上点一个点、把它标示出来,最后,他把每个点之间连成线,于是,被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就出来了。这就是柏林犹太博物馆外形的由来.
外观设计:
德国闪电战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锯齿形的形态
让人联想到德国闪电战。
折叠多次、连贯锯齿形闪电组成的排列式直线
被空白空间打断。空白空间代表真空,意寓犹
太人的文化在德国、欧洲被摧残后留下无法抹
去的空白。
行间之意柏林犹太博物馆屋面上那一道道排
成直线划破闪电的空白真空线条和博物馆多边
曲折的锯齿造型就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
们打开时光隧道,让人们拼凑起犹太人被割裂
的历史,外墙不规则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
表及里,所有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
的。
入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