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告
2007
内部参考
跟踪研究
手机出版―未来出版业的新机遇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
二○○八年九月
第22期手机出版―未来出版业的新机遇跟踪研究
随着无线互联网高速发展,3G 应用及手机日益普及,作为继报纸、广播、
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的手机正从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为大众传播媒
介。同时,手机与互联网内容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新兴出版媒体。
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手机出版在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地已经日益普及。目前,
手机出版在这些国家的整个数字出版市场中的份额持续增长,并逐渐成为带动电
影、音乐、传统出版等多媒体联动的一大产业。
在我国,尽管手机出版还处于发展启动阶段,但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如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原创文学等手机出版的业务形式越来越齐全。2008
年以来,手机出版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
商开始积极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进入这个新兴的领域。
一、手机出版的概念
关于手机出版,不同的组织和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手机出版
是指借助手机移动信息平台,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数字化,按照特定的付
费方式传递给信息终端用户使用的新型出版方式。无论内容是来自出版社、报社、
唱片公司还是互联网等,只要是经过手机的传输渠道传输,供手机用户阅读和使
用的,就可定义为手机出版。
从手机出版的业务表现形式来看,它主要包括无线音乐(手机彩铃、手机铃
声、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读物(手机报纸、手机
小说、手机杂志、手机博客、手机群发短信)等。
手机出版的分类也有许多种,按照手机出版的形式,将其分为短信/彩信、
二维码型、WAP、掌信等四种类型。与 WAP 网上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相比,二
维码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网快捷的优势,
用户进入的是出版社的专属页面,目标指向明确,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
自身形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开展营销。劣势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
码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低。
1
跟踪研究手机出版―未来出版业的新机遇第22期
表1 手机出版的四种形式比较
手机出版形式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功能
短信/彩信通过短信/彩信定制、短信点播来获取适合发布手机报纸、手机邮件、手
信息机动漫和手机小说等
二维码型将相关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适合发布手机报纸、手机邮件、手
维码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机动漫和手机小说等,也可以进行
储、阅读、传送图片、文字和信息双向互动营销
WAP 通过上 WAP 网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适合彩铃和手机游戏等内容下载,
可基本实现全文下载。
掌信通过安装该绿色软件来获取互联网上适合全文发布手机报纸和手机小
的信息说,还可以实现手机互动广告、流
媒体等特殊功能。
通过手机出版形式的分类可以看出,手机媒介自身的发展阶段不同,能够实
现的出版样态也有很大不同,从最单一的文字短信到图文并茂的视频彩信,然后
发展至网络冲浪及互动游戏,随着手机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手机出版的形态
会越来越多样化。
手机出版这一新兴出版形态已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影响。在传统
出版模式中,出版社在产业链中居于上游位置,是出版活动的主体和发起者。信
息从信源(作者)到信宿(读者)有许多中间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信息“把
关人”,信息被层层过滤,单向流动到受众。传者(出版者)与受众处于一种不
平等的信息交流之中,受众的反馈不能及时传送给传者,传者对其反馈结果也不
能予以控制。手机出版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产业链发生了变化,出版活动的主体
不再限于出版社,作者、内容提供商也都成为主体之一。
手机的交互性鼓励用户发挥主动性,并为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各种技术手
段,用户不仅能够订阅或下载手机出版物,还能对阅读或使用体验进行反馈,更
能变身为作者,将个性化的内容上传给通讯通道。
随着与手机相关的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手机出版成为继电子出版、
网络出版之后更为先进的数字出版方式。手机出版不仅改变了出版媒介的形态和
出版内容的形式,在出版运作方式、产业结构乃至出版观念上也冲击着出版业界;
不仅给出版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动力与机遇,也使得整个出版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面临巨大挑战。
2
第22期手机出版―未来出版业的新
手机出版--未来出版业的新机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