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邵荣峰;赵威军;常玉卉;张阳;卜华虎;张伟
【摘 要】高粱是我国传统酿造产业中格外重要的原料之一,而随着饲草高粱、甜高粱品种选育成功,,高粱的分蘖特性因品种而异:粒用高粱分蘖较少且分蘖穗不易成熟; 分蘖力量强是饲草高粱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以期为不同类型高粱各自栽培体系中对分蘖的处理供给参
考.%Sorghu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brewing industry in China,and with the successfully breeding of forage sorghum and sweet sorghum,sorghum also increasingly becomes important both in forage grass and biomass energy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has been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in the new sorghum cultivat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iller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sorghum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grain sorghum has less tillers and the grain can not be matured in tillers,forage sorghum has strong tillering ability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production factors,tillering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in sweet sorghum varietie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tiller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sorghum.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5(045)001
【总页数】4 页(P121-123,129)
【关键词】高粱;分蘖;控蘖技术
【作 者】邵荣峰;赵威军;常玉卉;张阳;卜华虎;张伟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争论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晋中 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争论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晋中 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争论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晋中 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争论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晋中 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争论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晋中 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争论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晋中 0306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514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第五大谷类作物,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全国年种植面积约为 67 万 hm2,总产达 250 万 t[1]。高粱分蘖是指高粱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不同类型的高粱一般都具有分蘖习性,高粱分蘖力的强弱因类型和品种而异,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分蘖会对高粱的茎秆产量、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的穗数、开花期等性状产生影响。在不同类型高粱的育种和生产中,对分蘖的处理也不同[3]。
本争论综述了国内关于高粱分蘖的争论,分析了分蘖对于高粱不同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高粱育种和生产中分蘖调控供给参考。
高粱主茎上能产生分蘖的称为分蘖节,外形稍膨大。最先产生的分蘖称为 1 级分
蘖,由此再发生的分蘖称 2 级分蘖,以此类推。节位越低的分蘖,其生育期与主穗越接近,几乎可以同时成熟;节位越高,生育越迟,常常只能抽穗或开花,而不
能正常成熟,前者叫有效分蘖,后者称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与单位面积的穗数有直
接关系。高粱一般有 3~5 个分蘖,分蘖力的强弱一般由高粱类型和品种打算,但也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如水、肥、光照、密度、播期等〕的影响[2-3]。
分蘖对高粱的农艺性状和田间群体构造都有影响。保存高粱分蘖可以适当调整花期, 在生殖不育系或杂交种制种时,保存高粱分蘖可延长授粉时间,提高结实率[2]。
去除分蘖会转变田间种群的密度和构造,从而影响到个体和种群的性状发育。赵威军等[4]争论结果说明,去除分蘖降低了田间总茎数,从而降低了植株之间在生长空间上的竞争,使植株重心高度降低,主茎秆鲜质量、茎粗增加,下部节间缩短, 从而增加了高粱的抗倒伏力量。有育种家认为,保存高粱分蘖可以提高高粱产量, 增加茎秆含糖量;但也局部育种家认为,保存分蘖会造成养分铺张,使茎秆纤弱, 导致严峻减产[5-6]。笔者认为,人们对于分蘖去留存在争议,其主要缘由是不同类型高粱分蘖的作用存在差异,因此应当分类进展争论。
目前,生产上高粱种植主要以茎秆收获和籽粒收获为主,甜高粱和饲草高粱是以茎秆收获为主的,而粒用高粱则是以籽粒收获为主。传统高粱种植以粒用高粱为主, 因此,高粱栽培技术中都存在田间人工去除分蘖的操作[7]。但是,生产中很多禾本科作物都靠其分蘖特性来提高产量,分蘖作为高粱的重要农艺性状,开头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争论说明,高粱可以利用自身的分蘖特性来提高生物产量,增加经济收益[5,8]。
甜高粱
甜高粱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田间以秸秆收获为主,秸秆产量是其产量构成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超群超等[9]争论指出,分蘖数对甜高粱生物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说明增加分蘖数对提高甜高粱生物产量有显著效果。王艳秋等[3] 关于甜高粱光合物质生产及糖分积存的争论结果说明,保存分蘖会小幅度降低群体的株高,增加面积指数,提高生物产量,而且可促进养分向茎秆转移。吴秋公平
[10]争论说明,常规密度和较低密度下分蘖茎糖产量的补偿效应分别可达 20%和
62%以上,低密度高粱种植条件下,分蘖含糖量与主茎接近;而且不同种植密度下保存分蘖都可增加甜高粱产量和含糖量。邵荣峰等[11]争论去除分蘖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说明,去蘖处理使穗长显著变短,鲜质量极显著降低。 杨丰力[7]争论认为,甜高粱早去分蘖,可以促进单株壮苗;假设不及早去除分蘖, 主茎支茎混长,消耗养分,延长主茎生育期,造成主茎细软晚熟等不良后果,建议在 4~6 叶期时结合定苗去除分蘖。卢庆善等[5-6]争论认为,分蘖过多会消耗大量
的养分,影响主茎的生长速度,致使茎秆纤弱而倒伏,影响收获,会造成重大损失。黎大爵等[8]争论认为,甜高粱生产中苗期应当准时去除分蘖以削减对主茎养分的
消耗。
综上所述,甜高粱栽培技术中是否去除分蘖应当依据实际状况而定,主要取决于品种的分蘖特性和高粱的种植密度,但是保存适量的有效分蘖能够增加生物产量。对于分蘖力量强的甜高粱品种,例如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美国大力士甜高粱品种,大面积生产中不必人工去除分蘖或通过化学掌握分蘖,这样既能提高甜高粱的茎秆产量又能够降低人力投入,有利于甜高粱的商业化推广;对于分蘖力量较差、以主茎收获为主的甜高粱品种,例如晋甜杂 3 号、辽甜 7 号等,在田间种植时应适当增加密度,并利用适宜的控蘖技术来掌握分蘖数量以增加主茎产量。
饲草高粱
饲草高粱是粒用高粱与苏丹草杂交产生的 F1 杂交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力量强、生物产量高、养分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12]。饲草高粱的育种正是利用高粱属植物分蘖性强的特点,刈割后植株再生力强,在江淮流域种植一年可刈割 4 次,北方地区一年可刈割 2~3 次[13]。国内育成的饲草高粱品种中晋草2 号、晋草 3 号产量分别可到达 105 ,121 kg/hm2。宋朝辉等[14] 争论说明,饲用甜高粱保存植株分蘖,不管收获时间早晚,单位面积产量、株高、
含糖率均高于掰除分蘖,平均比掰除分蘖增产 %。孙学保等[15]争论也说明,
田间保存分蘖、不间苗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显著增高,单株总茎数增加,显著增加产量,较掰除分蘖、间苗处理增产 %。
饲草高粱刈割后需要利用分蘖来再生,因此,饲草高粱栽培体系中不需要去除分蘖, 但是刈割后留茬高度影响分蘖再生的力量[16],应当依据不同生产需要选择不同的 留茬高度。
粒用高粱
高粱是我国酿酒、酿醋产业的最主要原料,85%以上的高粱籽粒产量用于酿造[17]。山西省作为传统酿造业大省,商品高粱 90%以上用作酿酒和酿醋原料[18]。糯高
粱、粳高粱、酿造高粱等不同类型的高粱所含的淀粉、单宁、脂肪等理化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酿造白酒的品质有所不同。但是这些高粱都是以籽粒收获为主,在实际栽培中,都应当尽可能削减无效分蘖。
传统的粒用高粱种植不需要分蘖,一般选择无分蘖或分蘖力较弱的品种。对于分蘖较多的品种,一般还要人工除去分蘖[19]。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机械化栽培对高粱品种的要求与传统栽培不同。焦少杰等[20]争论认为,机械化栽培种要求粒用高粱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而且有效分蘖的株高与主穗相当,成熟期与主穗相近。这样的品种在群体构造上可以实现自我调整,在缺苗时可以通过有效分蘖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高广金等[21]争论觉察,酿造高粱泸糯 8 号可以利用高粱分蘖再
生实现籽粒“一种两收”,产量到达 13 062 kg/hm2。
综上所述,传统人力栽培中,粒用高粱是不需要保存分蘖的,然而在现代化机械化栽培中,保存分蘖对粒用高粱产量增加和群体构造调整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田间实际栽培中照旧应当利用控蘖技术削减无效分蘖。
传统高粱栽培中都是通过人工去除分蘖,并且通过育种选育分蘖较少或是无分蘖的 高粱品种。当前,高粱栽培中都期望能够尽量增加有效分蘖,削减无效分蘖。因此,
需要通过适当控蘖技术来削减田间无效分蘖,主要方法包括调整生长环境和喷施生
长调整剂。
调整生长环境控蘖技术
高粱分蘖发生的数量除了受本身品种特性影响外,还受到群体构造和生长环境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对分蘖影响最明显,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单株分蘖数量会发生显著的变化[22-23]。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来掌握田间高粱的分蘖数,协调群体与个体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不同的高粱品种在不同地点种植都应当通过密度试验来确定最正确的种植密度。
高粱田间的生态环境光、温、水以及土壤肥力水平都会对分蘖的产生和生长产生影响。陈连江等[24]争论觉察,甜高粱品种的分蘖性具有随播种至分蘖期土壤温度的上升而降低的趋势。分蘖生长会与主茎争夺养分,土壤养分缺乏会造成分蘖无法正常成熟而铺张养分。因此,保存分蘖栽培或是多茬刈割都应当施足底肥,并依据田间生进步行后期追肥。
化学控蘖技术
分蘖的发生受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3〕等的影响。喷施外源生长调整剂可以影响内源激素的合成,因此,化学控蘖技术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化学控蘖技术在高粱上争论相对较少,但在水稻、玉米、小麦上争论比较深,随着高粱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和甜高粱、饲草高粱种植面积的增加,高粱田间分蘖调控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粱在这方面的争论也会渐渐增加。而高粱与水稻、小麦同属于禾本科植物,在争论中可以借鉴前人在水稻、小麦上的争论成果。
蔡铁等[25]争论说明,内源 IAA 和 CTK 对小麦分蘖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外源激素主要通过调整这 2 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来掌握分蘖,喷施外源 IAA 和 GA3 都能显著降低分蘖发生率。孙兵等[26]争论说明,喷施 10 mg/L 的赤霉素能够有效削减水稻
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水稻产量。姜丽娜等[28]争论说明,喷施生长调整剂
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比比照快,而且不同生长调整剂对强化有效分蘖竞争力量效果不同,使最终成穗状况有所不同。
因此,在争论高粱化学控蘖技术时,应当着重考虑外源 GA3 和 IAA,而且需要依据高粱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施用时期。
【相关文献】
[1]张福耀,李团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5
〔17〕:10-13.
[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0-51.
[3]王艳秋,张飞,张志鹏,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5,46〔6〕:725-729.
[4]赵威军,张福耀,常玉卉,[J].中国农学通报,2025,28
〔33〕:84-87.
[5]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173-174.
[6]李桂英,涂振东,[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 290-291.
[7][J].农机使用与修理,2025〔1〕: 110-112.
[8]黎大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7,35.
[9]超群超,[J].安徽农学通报,2025〔5〕:114, 124.
[10]吴秋平,王永军,姜文顺,等 .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利用的比较分析 [J].作物学报, 2025,36〔11〕:1950-1958.
[11]邵荣峰,赵威军,张福耀,[J].作物杂志,2025
〔1〕:126-129.
[12]吕鑫,张福耀,平俊爱,〔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验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25〔9〕:350-353.
[13]马文, [J].疆农业科技,2025〔4〕:47.
[14]宋朝辉,[J].中国糖料,2025〔3〕:62-63.
[15][J].农学学报, 2025〔5〕:5-7.
[16]张晓英,白文斌,李文清,[J].中国种业,2025〔2〕: 69-70.
[17]焦少杰,王拂晓,苏德峰, 5 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2〕:11-12.
[18]孙美红,柳青山,白文斌,,推动名酒名醋产业升级[J].山西农业科学, 2025,40〔9〕:997-999.
[19]陈温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
[20]焦少杰,王拂晓,姜艳喜,等 .粒用高粱机械化栽培品种选择 [J].园艺与种苗, 2025〔12〕: 1-2,13.
[21]李光华,马英慧,[J].农技效劳,2025〔11〕:39, 46.
[22]高广金,唐道廷, 8 号“一种两收”再生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25, 30〔2〕:122-123.
[23]郑庆福,李凤山,杨恒山,“甜格雷兹”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 响[J].草原与草坪,2025〔4〕:61-65.
[24]王海莲,刘宾,张华文, [J].山东农业科学,2025,46〔7〕:62-65.
[25]陈连江,陈丽,[C]// :中国作物学会,2025.
[26]蔡铁,徐海成,尹燕枰, IAA,GA3 和 ABA 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的机制 [J]. 作物学报,2025,39〔10〕:1835-1842.
[27]孙兵,钱晓刚,苏昌龙,等 .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掌握技术争论 [J].耕作与栽培, 2025〔1〕:4-5,7.
[28]姜丽娜,尚玉磊,邵云,[J].河南农业科学,2025
〔11〕:3-7.

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5-0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