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案.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案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编制依据
《太原富力城一期办公 3 商业 7 综合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和山西省标准、标准、规定(表 1-1)
表 1-1
序号
文 件 名 称
文件编号
1
《砼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现行
2
《高层建筑砼构造工程技术规程》
现行
3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现行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现行
5
《山西省建筑工程资料治理规程》
现行
二、工程概况
总体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太原富力城一期办公 3、商业 7 综合体,”

场地位于太原市中心
区北部,晋安东街7 号,办公3#为地下 2 层,地上19 层,框筒构造,商业1 为地上 6 层地下 2 层,商业 2 为地上 6 层地下 3 层,商业 3 地上 5 层地下 2 层。根底形式为柱墩—筏板根底,± 相当于确定高程 米。
构造设计概况
本工程构造体系为框架核心筒构造,抗震等级一级,耐火等级一级。
房屋构造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构造安全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二级。
材料
混凝土:根底混凝土强度等级C45,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其设计抗渗等级均为 S8;根底垫层 C15;办公区:墙柱强度等级-4 至 1 层 C50,
2 至 3 层 C45,4 至 7 层 C40,8 至顶层 C35,梁板的强度等级-4 至-2 层 C35,
-1 至顶层 C30;商业区:墙柱强度等级:-4~-2 层:C50,-1 层:C45,1 层: C40,2 层:C35,3 层以上:C30,梁板的强度等级:-4~-2 层:C35,-1~顶层:C30; 构造柱、圈梁、压顶梁、过梁、栏板等,除构造施工图中特别注明者外均承受 C20,外露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承受 C30。
本工程钢筋主要型号为 HPB300、HRB300、HRB400,设计钢筋直径为 -32mm,见表1-1 钢筋工程设计状况一览表,进场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钢筋连接依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等于 16mm 钢筋均承受直螺纹连接接头。小于 16mm 钢筋承受搭接或焊接接头。
表 1-1 钢筋工程设计概况一览表
序号
部位
钢筋型号
直径
备注
1
地下室底板
HRB400
22~32 mm
筏板受力筋、下柱墩柱筋
2
竖向构造
HRB400
12~28 mm
框柱筋、核心筒剪力墙筋、暗
3
梁板构造
HRB400
8~28mm
框架梁、梁、板、
4
填充墙
HPB300HRB40
~10 mm
拉结筋、箍筋、构造柱纵筋
焊条:HPB300 钢筋承受 E43xx 型,HRB335、HRB400 钢筋承受 E50xx
型,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4 )根底工程
根底形式:筏板根底;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应设置沉降后浇带,位 置详见根底平面图。该后浇带应自根底开头每层皆设,直至屋顶
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墙 梁 柱

注:
环境 C20
类别

≤C20

≥C50
≤C20

≥C50
≤C20

≥C50

20
C45
15
15
30
C45
25
25
30
C45
30
30
C20

C20
混凝土外表的距离,除符合表中规定外,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a

20
20

30
30

30
30
满足受力钢筋保护层厚

b —
25
20

35
30

35
30
度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
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
小于 25mm。
3. 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的构造:一类环境中,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


30
25

40
35

40
35
表中规定增加 40%;二
类环境和三类环境中,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实行
特地有效措施。
35 页。
本工程打算分两次进展主体构造验收,地下局部进展一次验收;地上局部进展一次验收。所以本单位工程在主体构造验收之前内部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也
打算分两次进展,由专业检测机构进展检验,监理部门旁站见证取样,具体检测部位及数量依据相关对构件检测数量要求 2%且不少于五件规定进展现场抽测。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质量要求
一般规定
1. 1 本章所规定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检测。
3. 1. 2 应依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内钢筋可能分布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清洁、平坦,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
3. 1. 3 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造及构件,应去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展检测。
3. 1. 4 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承受游标卡尺,量测精度应为 。
3. 1. 5 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 A 中表 A.
0. 1 和表 A. 0. 2 记录。
仪器性能要求
3. 2. 1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以下简称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检测前应承受校准试件进展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10—50mm 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l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3. 2. 2 钢筋探测仪的校准应按本规程附录B 的规定进展,雷达仪的校准应按本规程附录 C 的规定进展。正常状况下,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校准有效期可为一年。发生以下状况之一时,应对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进展校准:
仪器启用前;
检测数据特别,无法进展调整;
经过修理或更换主要零配件。
钢筋探测仪检测技术
钢筋探测仪可用于检测混凝土构造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展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进展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作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以下方法进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
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 1 次检测的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 1 次,读取第 2
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2 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 lmm 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缘由,在该处应重进展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 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承受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
注:大多数钢筋探测仪要求钢筋公称直径方能准确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此时钢筋探测仪必需依据钢筋公称直径对应进展设置。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承受在
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展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
外表应光滑平坦,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 。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钢筋间距检测应按本规程第 条的规定进展。应将检测范围内的设计间距一样的连续相邻钢筋逐一标出。并应逐个量测钢筋的间距。
遇到以下状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 6 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 6 处时应全部选取),承受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a)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b)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雷达仪检测技术
雷达法宜用于构造及构件中钢筋间距的大面积扫描检测;当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依据被测构造及构件中钢筋的排列方向,雷达仪探头或天线应沿垂直于选定的被测钢筋轴线方向扫描,应依据钢筋的反射波位置来确定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遇到以下状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 6 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 6 处时应全部选取),承受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供参考; ;

检测数据处理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ct
m,i
= ct
1
ct
2
2c
c
2c
0
2 ()
式中 ct
m,i
cm——第i 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准确至 lmm;
ct 、ct ——第 1、2 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准确至 1 ㎜
1 2
c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为同一规格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c
厚度实测验证值减去检测值,准确至 0. 1 ㎜
c ——探头垫块厚度,准确至 0. lmm;不加垫块时c = 0 。
0 0
检测钢筋间距时,可依据实际需要承受绘图方式给出结果。当同一构件检测钢筋不少于 7 根钢筋(6 个间隔)时,也可给出被测钢筋的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并按下式计算钢筋平均间距:
ån s
i
s = i=1

()
m,i n
式中 sm,i ——钢筋平均间距, 准确至 lmm;
si ——第 i 个钢筋间距,准确至 lmm。
四、技术措施
构造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工程专业技术负 责人)见证下,由施工工程工程技术部及试验员组织实施。
试验部位及抽验数量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构造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构造部位,应有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 依据构造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对非悬挑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 2%且不少于 5 个构件进展检验;对悬挑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 10%且不少于10 个构件进展检验,依据 GB50204—2025 附录E 的有关规定,构造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按梁、板类构件(指每一块板,每一条梁为一个构件)各抽取 构件数量的 2%个构件进展检验,但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板构件的比例均应
≥50%。
检验方法及其判定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展检验;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 6 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展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 1 点。
现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一般承受非破损方法检验,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 l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展验收。构造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 80%, 可再抽取一样数量的构件进展检验;当按两次抽样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 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每次抽验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方案 条规定表中允许偏差的 倍
五、附检测记录表
A.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表可承受表 的格式。
表 A.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检测依据检测仪器
钢筋保护层厚度
序号 设计值
构件名称
o
垫块厚度 c (㎜)
保护层厚度检测值(mm) 检测 钢筋公称直径 第 1 次 第 2 次
备注
(㎜)
部位 (mm) 检测值 检测值
平均值 验证值
ct ct
1 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