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端午棕叶情作文(精选17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端午棕叶情作文(精选1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端午棕叶情作文(精选17篇)
篇1:棕叶飘香话端午演讲稿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青粽飘香,端午的气息为日渐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清香。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这个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老百姓非常喜欢。
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王听信了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后来,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骗到秦国软禁了起来。秦国又趁机派兵来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奠他,也祈祷江里的鱼儿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让江中的蛟龙喝下,使它无法张口。
过了几天,有人梦见了屈原,发现他的容颜十分消瘦。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纷纷议论起来。大家都很奇怪:我们往河里投了那么多食物,怎么屈大人还是那样消瘦呢?一个老渔夫告诉大家:“那些食物都被水中的蛟龙鱼虾给吃了。屈大人怎么会跟它们争吃的呢?”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米饭用箬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这样屈大人就能吃到了。你们猜猜,人们管这种食物叫什么呢?――“粽子”。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在屋檐上插上艾叶等习俗。
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情系端午作文
情系端午作文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一声声龙舟号,那一阵阵粽儿香,都让这个节日变得难忘起来。这一切不禁让我想起端午节的由来以及那个令人惊艳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一代忠臣,可楚王因为糊涂而听信小人谗言,疏远了屈原,因此怀着一颗爱国之心的屈原却遭到流放。国无忠臣则乱之,果不其然以后楚王掉进了秦王的圈套,楚国濒临灭亡。而屈原只能哀叹一声,怀抱一块大石头跳入了汩罗江,此后长眠在江底。人们怀念屈原,天天在江上划船喊着他的名字,这就是原来的`赛龙舟,现在成了一种习俗。人们还包粽子扔进江里喂鱼,望鱼儿不要咬食屈原的躯体。
到了端午这天,家家户户插艾草、包粽子、喝雄黄酒、吃米粉肉。而我一个孩童的眼里最先看到的往往是那喷香喷香的糯米粽子,有肉馅的,有绿豆馅的,我当然是垂涎三尺,毕竟一年中,只有到了五月初五才有机会品尝到这让人回味无穷的粽子呀!
当然我对赛龙舟也是情有独钟。前年端午节,爸爸带我去新建县的松湖镇观看了当地村民组织的龙舟表演赛,看到上百条龙舟集结在江边,热闹不凡。几条正在比赛的龙舟在江面上你追我赶,好不热闹。远远望去,龙舟上的十几位村民们,身穿统一的服装,齐声喊着号子,左右动着桨向前冲刺,一人在船头有节奏地全力击打大鼓,发出“咚—咚—咚—咚”地巨响,连带着观看比赛的我也是热血沸腾,充满力量,好像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啊!这就是端午节,它是为了死去的屈原而生!粽叶香,号角响,这就是端阳!
篇3:端午情作文
端午愈来愈近了,空气中早已若有若无地散发着淡淡的粽香。那一个个淡青色粽叶扎成的粽子,正热气腾腾地随着那漫起的青烟慢慢飘散,飘过房前,越过屋后,渐渐弥漫了整个大街小巷,亭台楼宇。闻着那近乎家家户户飘出的粽香,忽然间直觉心里暖暖的,隐约间嗅到了家乡的味道,一样的清香,一样的淡柔。
已有好几年没吃过老家的粽子了,那股淡淡的粽香却一直在记忆里温存着,难以忘怀。在家的我每逢端午时节,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粽子,看着那一扎扎的粽子放进锅中,不多久溢出的香味总能使我口水直流。等到粽子出锅时管不了烫手,拿上一个就吃。那时家家都在忙着做粽子,等到快煮熟时,你一家我一家,厨房里尽是飘出的粽香,隔着老远就能闻到。
一直以来我是很喜欢端午节的,尤是在家的日子,儿时的自己认为那是属于我们的节日,总觉得那时的欢笑比往日要多些。看着 大人们纷纷把准备好的菖蒲、艾草、葛藤挂在自家门前,感觉很是好看,青青的、绿绿的,一派祥和,悄悄地温暖着心房。当时的我虽不怎么明白,倒也看的赏心悦目,直到后来一次问过父母才知道,这是象征着四季如春,温馨、淡然的意思。
端午那天我同村里其他孩童一样,高高兴的奔跑在村头村尾,房屋小巷,一个个眉心染上一点红,胸前挂着一个红红的鸡蛋。谁家在放炮仗一听便知,而后都纷纷朝他家去了,只为在那刚燃过炮仗的碎屑里寻找零碎的鞭炮,偶尔大人们看见小孩来了便会从自家拿出染红的鸡蛋,分发给我们。那时的我总会开心的笑着谢过他们,然后揣着鸡蛋随同孩童们赶往下一个“地点”。
儿时端午那天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天就落下了幕布,在外玩耍的孩童都纷纷各自回家去了。当我回到家中,站在父母面前细数着今日的“战果”时,这边一个口袋掏出来一把糖果,那一个口袋掏出来一个鸡蛋,有时还能掏出一把瓜子,那稚嫩的脸上总会溢上满满的幸福和那嘴角甜甜的笑意,这时父母都会笑骂着对我说:“你这贪吃鬼”之类的话。
等到夜逐渐深了,父母让我姐弟俩把爷爷奶奶请来,一家人坐在一起悠闲的吃着一桌丰盛的晚餐,谈论着今年庄稼收成如何如何,细说着那些家长里短。饭后的我虽已是吃的饱饱的,可总要吃上一个粽子,一边吃一边听长辈们谈论的话语。偶尔央求爷爷给我讲故事,爷爷思索片刻,慢慢向我姐弟俩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大致是古时候有个名为屈原的诗人,因国家灭亡后,忧国忧民的`他跳江自杀了,而后人们便以粽子来祭奠他,这也就慢慢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时间总是不知不觉间悄悄流过,转眼间我也慢慢长大了,由开始上学的一周回家一次衍变为一月,到如今在外工作的我已是很少回家了。时光转瞬,岁月沧沧,沉积了多少往事,渐渐地都已忘了许多事情。幸运的是我还能忆起家乡端午时的粽香以及那早晚升起的袅袅炊烟。如今又是一年端午临近时,我会在异乡遥遥的看着家的方向,祝福在家的父母。风来时,仿佛间我又闻到家乡的粽香,清清的,淡淡的!
篇4:端午情作文
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不用读一看就仿佛感觉到清香的粽叶、爽滑的糯米,食欲立刻上来了。大街小巷到处飘着浓浓的节日味道,作为教育者,更不能失掉这次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了解民俗,了解历史。
我们班这次举行了一次美食文化盛宴。我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大,其实就是学生搜集了端午节的资料,大家交流,还有中午回家的同学带来了粽子,大家共享。很亲切吧?当我在打字时还仿佛刚刚结束。我们把教室的桌椅摆成宴会的形式(大家对坐)面前放上还带着温度的粽子,勺子、牙签还有白糖,很全吧。刚摆放好,平时这群遵守纪律的孩子竟活跃起来,迫不及待的要吃!有的已经悄悄揭开绑粽子的皮,露出白嫩嫩的糯米,香味已经飘出来了;有的在咂嘴巴,耐心的等我发号施令;还有“胆大的”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一看这场面我要招架不住了,还不能放下教师的“威严”,让这些顽童品尝美食,而忘记品读文化了吗!我赶紧拍拍手,示意安静,
“同学们,想吃吗?”
“想!”
“想让粽子更好吃吗?”
“想!”
“谁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立刻举起许多小手,(我的学生探究心还是很大的)
“听后你就会感到更香!”在我的“鼓动”下,一唱一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孩子们暂时停住手,听介绍,或强者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内容。
知道的还真不少,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历史、诗句、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的:如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端午节也称作“儿童节”、“小孩节”,看来我们的祖先也是很重视小孩子的。李勇跃同学是我们班的“博士”,他朗诵的对联我也很喜欢“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我一激动随笔把它写在了黑板上。孩子喜欢我在黑板上信手写字的样子,不过我把下句改为“屈原赋《离骚》气吞八方”,因为龙舟离我们这些北方的旱鸭子实在是太遥远了。学生在《笠翁对韵》中听过屈原的典故,还是有一点读懂的。所以还送给我一阵掌声。也有的孩子介绍以往在家里过节的情形。时间稍一长,又有人蠢蠢欲动,我一看,有粽子的孩子眉飞色舞,没带的同学一脸的不自在,我又赶紧插入一小段:“老师也说说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故事吧,想不想听?”孩子们给我面子,又停下来了。我趁机又插入“在我小的时候,过节日时饭菜丰富,这是要先让长辈和客人”当我话音刚落,这群机灵鬼立刻明白了,抢着说“吃我的!”我也不再卖关子,让班长发下牙签,拿起准备好的水果刀分粽子,分谁的粽子时,这群“变得”懂事的孩子抢着说:“老师先吃”,我也放下平日的矜持,尝了一小块。温温的,滑滑的,软软的,真香!(其实我平日不吃这些的),但今天不同,这种气氛,让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好亲切,一张张充满欢欣的笑脸,你一口,我一口,亲如兄弟,这不就是“百家宴吗!”
篇5:端午情作文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节在粽子和艾时的香气中,悄悄地来临了。
小时候,我最爱吃姥姥包的粽子,总是跟在姥姥身后,缠着她包粽子给我吃。现在回想起那清香碧绿的粽叶,回味起那香甜可口的粽子,回忆起那温暖和睦的场景,总令我心头一暖。 那天天刚亮,太阳才露半边脸,姥姥就起来了。她拿着一串碧绿的艾叶走到门口,挂在门上,一阵阵浓郁的清香顿时弥漫在整间房子里。我闻着艾香醒了过来,好奇地问她:“什么东西这么香啊?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那是艾叶香。今天可是端午节,再不起来,就没有粽子吃了哦!”姥姥笑着。我一听有粽子吃,立刻来了精神:“真的吗?我要多吃几个粽子!姥姥,您和妈妈不吃甜的,红枣粽就给我和弟弟吃。等一下我要吃三个!弟弟吃一个红枣粽和腊肉粽,您和妈妈只吃一个,可以吗?”“好,好!”姥姥笑呵呵地走进厨房包粽子了,我也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看。
姥姥取来碧绿的粽叶,清洗干净,卷成一个“漏斗”,然后把昨晚泡着的甜糯米盛进去一勺,又捞出一颗煮烂的大红枣塞进糯米里,再盛上另一勺糯米把“漏斗”填满。我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咽着口水,一边催促着姥姥包快点儿。她用粽叶小心翼翼地裹住米饭,轻轻地包起来,又拿红绳子捆紧粽子,放到了锅里。随后,姥姥又托起一片粽叶,把盐糯米盛了进去……
“呯!呼——”姥姥盖上锅盖,拧开火煮了起来。我盯着那口锅,着急地等候着,心里也像那蓝色的火焰一样上下跳动,急得直跺脚。不一会儿,锅中散发着浓浓的甜香味,我又咽了两口唾沫,让姥姥来开锅,自己则跑到餐桌前,等着姥姥上粽子。
“粽子来咯!”姥姥笑眯眯地端着盘子走来,我伸手抓住一个红枣粽,迫不及待地解开绳子,剥开一层层的粽叶,来不及端详那碧绿的“衬裙”和雪白的“纱衣”,也不管烫不烫嘴,对准尖尖的头,一口咬了下去。一股香喷喷、甜滋滋的感觉在口齿间弥漫,令我回味无穷。妈妈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做的,你也吃这么多啊。”我一边三口两口吃完了粽子,一边嘟起了嘴:“为什么给他吃呀?”
“屈原可是我国的一位大诗人,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江。人们为了纪念他,用粽叶包住饭团扔到江里给他吃,其他的小鱼小虾都吃不到了。这才有了端午节,你才能吃到粽子。”妈妈解释道。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狼吞虎咽地把二个粽子塞进嘴里吃掉了,还顺手抓起一个蛋黄吞进肚里。虽然我平时并不爱吃蛋黄,但今天蛋黄味道却十分美味。
那时候,家附近没有大江大河,所以很少赛龙舟,但我过端午节仍然很快乐。现在,虽然商场里到处是各式各样的粽子,但我还是喜欢小时候姥姥包的粽子。那碧绿碧绿的粽叶,托着白玉般的米饭,像印章一样深深地印在我心中;那色如翡翠的艾叶和浓郁的清香,也留在我记忆的长流中了。
端午粽,五黄味,艾香情,记载着我童年的影儿,寄托着浓浓的端午情与传统情结……
篇6:端午情作文
端午又到来了,全国各地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插艾草……而至今为止,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还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纪念屈原,有的人却说是纪念勾践。
2025年端午棕叶情作文(精选1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