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药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 】是由【382748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用药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用药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
单击添加副标题
10制药(2)班
付卿
8月幼婴在卫生院输液死亡 家长疑用药不当要命4月15日晚,柳城县凤山镇一名8个多月的幼儿在镇卫生院输液时突然死亡,在她死前已经连续输了近6瓶液体。对于孩子的死亡,家属怀疑用药不当引起。
据了解,小孩姓梁,家住柳城县冲脉镇古岳屯。几天前,父亲把她送到凤山镇对河村中村屯的岳母家帮照看。4月15日下午5时许,因小孩有点气喘和咳嗽,外婆何某
抱着外孙女来到卫生院看病。医生诊断之后,给小孩开了药,打了两针,又做了皮试。晚上7时许,小孩开始接受输液,后来外公刘某也到医院帮忙。输完4瓶液后,孩子有点哭闹,老人给她喂了点粥,之后又平静下来。接近晚上10时,等到第6瓶快输完时,外公刘某突然感觉怀里的孩子一阵气喘和抽搐,接着就没了声息。他赶紧叫来医生检查,医生想采血化验时,发现孩子的手脚都已扎不出血,呼吸心跳也很快没有了。医生在治疗后宣布无效死亡。
“我眼睁睁看着她在我的怀里断气……”提起当时的情形,刘某和老伴潸然泪下。更让老两口伤心的是,女婿已经45岁,生下这个女儿算是“老来得子”;孩子的母亲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不能行动,能顺利产下女儿,弥足珍贵。听闻噩耗,小孩的父母悲痛欲绝。
01
亲友陆续赶到卫生院,对孩子的死因,怀疑用药不当引起。事发后,院方向死者家
02
属做了安抚解释工作,家属们也采取了理智的态度。4月16日上午,部分亲属向柳城县卫生局反映了此事。中午时分,卫生局工作人员来到卫生院,组织医患双方协商。死者家属提出赔偿15万元,但医院认为责任不在己方,只能出于人道主义补偿5000元,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最后,双方同意通过尸体解剖找出死亡原因。
用药不当会引发血液病
引起血液病的原因很多,有遗传、环境污染等,但是相当一部分与用药不当有关。了解药物与血液病的关系,对预防某些血液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关资料表明,药物性再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约占7%左右。药物性再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的毒性作用所致,某些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另一种大多是过敏反应所致,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仅个别患者发生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氯霉素和常用的大部分抗癌药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等都有抑制骨髓造血的副作用,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次是抗疟药(阿的平),抗炎药(保泰松、消炎痛),有机砷及抗癫痫药(三甲双酮),其他如磺胺药、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抗过敏药盐酸吡甲胺片以及肼苯哒嗪、眠尔通(安宁)、氯丙嗪等,偶尔也可见到。
据临床统计,有氯霉素服药史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要比不用者高13倍,患者中30%~50%用过氯霉素。氯霉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属于毒性反应,骨髓抑制程度和药物剂量、用药时间有关,可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另一种是不可逆的,属于特应性反应,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没有一定关系,能影响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全面减少。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被破坏溶解而致贫血。引起贫血的主要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钠(大仑丁)、抗疟药、磺胺药、抗结核药及叶酸、卡马西平等。青霉素、甲基多巴等药物进入体内后能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在红细胞膜上,或使红细胞溶解,这称为药物免疫性贫血。
用药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