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沈北新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沈北新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沈北新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1>.
关于本任务的理解
1、4个任务范围
2、4个工作层次
3、我们的关注点
第1个范围,沈北地区
北到市区北边界、
东到棋盘山西边界、
南到北三环、
西到沈山铁路
总面积 1098 平方公里
第2个范围,沈北新区
总面积约 890平方公里
第3个范围,沈北新城
总面积约 191平方公里
第4个范围,重点区域
指沈北新城及其周边紧密联系地区,
含道义及蒲河镇全镇87平方公里,
两部分合计 278平方公里
1、4个任务范围
沈北地区总体发展研究
沈北新城总体发展研究
蒲河两岸城市设计
沈北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2、4个工作层次
范围重点落在哪里?
突破重点落在哪里?
必然涉及不必界定范围
第1个范围,沈北地区
第2个范围,沈北新区
第3个范围,沈北新城
第4个范围,重点区域
战略发展空间范围
对应的行政区划范围
战略落实与行动范围
战略落实与行动范围
第1个范围,沈北地区
第2个范围,沈北新区
第3个范围,沈北新城
第4个范围,重点区域
战略发展空间范围
不需特别界定范围
上篇发展研究沈北地区总体发展研究
沈北新城总体发展研究
下篇城市设计蒲河生态廊道城市设计
沈北新城中心城市设计
上篇发展研究
第一部分沈北地区总体发展研究
(1)城市群成为参与台和基本单位
(2)沈阳经济区的建设有赖城市经济职能与空间职能的有机协调
(3)中枢管理职能成为都市区发展的主导推动力
其一,在中部城市群内有计划地合理分工,区域协调联动,完成城市
群经济职能在空间上的合理落实。
其二,加速中心城区的提质增容,达到中心城区和郊区的有序、高
效、持续发展,完成城市功能的合理配置和空间重构。
1、沈北地区发展的宏观形势判读
(4)沈阳进入产业结构演化的高级阶段——经济服务化产业阶段

产业结构: 1997-- 2003年
%、%、%,%、%、%
,
分点,

就业结构: 1997-- 2003年
、40 万人
万人、 万人

中心区:
200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 61%,三产增加值超过二产增加值10个百分点。
(53% vs 43%)
(5)中心城区职能转型推动沈北地区发展

工业强制“外溢”
高端服务职能
“五心”汇聚之地(区域性信息、交通、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商贸流通)

与沈北的关系:
中心城区将致力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producer services)
传统的工业将会逐步推出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
在郊区形成若干个工业生产中心
(1)工业形成一定集聚、基础好

工业集聚,形成规模-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制药、化工、
农产品深加工、建材。
发展速度明显超过沈阳全市-
,
2000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8家,实现产值145亿元,。
拥有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

(2)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较高

全市税收的重要贡献单位
企业亏损面低于大东、铁西、苏家屯三个重要的工业区。
在全市开发区中亏损企业最少。
2、沈北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与优势
(3)形成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的行业
测算方式:工业各行业职能指数计算
P =某区某工业行业单位数与该区总基本单位数的比重
MP=为市区某工业行业单位数与市区总基本单位数的比重
①有明显重要度和
竞争能力的行业
②中等重要度和竞争力的行业
③不具明显重要度和竞争力的行业
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
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
交通运输辅助业、卫生,
文化教育、文化创意产业
其它区块的强势行业
(4)工业郊区特色鲜明

工业增加值占市区
%,
仅位于大东区、铁西区之
后排第3。

“两个最”:第二产业
比重67%,在市内9区中
最高,高于铁西区3个
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最低,
为22%。
53

43


61


合计
45

沈北新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136365664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