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两首
尤溪五中
詹立文
作者简介
苏轼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二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谏官劾其作诗“谤讪朝廷”,下狱,贬谪黄州,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年间,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贬琼洲。微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较擅长。有《东坡乐府》。
李清照
(1084--?)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词人,有《漱玉集》。李清照的生平以靖康之变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因此词风清新活泼明朗,后期国破家完,在大动荡的社会中,饱偿了人间的种种辛酸,感情变得越来越诚挚悲凉凄切。
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水调歌头
明月什么时侯会出现啊?
拿起酒杯去问青天。
不知有着宫阙楼阁的天上,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
又怕在那洁白石修筑的月宫里,
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
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向他舞弄,
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
月光照遍华丽的楼阁,
低低的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侯出现圆月呢?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或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醉花阴
在薄雾浓云的大白天里都在发愁,
在金色兽形香炉里的香料正在燃烧。
又遇到了重阳佳节,
枕着白色的瓷枕睡在碧纱橱里,
夜半的凉气开始侵入肌体。
黄昏之后在东篱边上举杯饮酒。
一股幽香不知不觉的充满衣袖。
不要说不极度伤感啊,
你看那西风卷起帘幕,
那帘幕里的人比起菊花来还要消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是它说明了这首诗歌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诗词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