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背后-2016年以来的反转新闻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新闻反转事件屡屡发生,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6年以来引起较大舆情反应的20条反转新闻,来分析其共同特征和成因,并探讨了如何规避反转新闻的进一步蔓延。
近几年来,新闻反转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11年起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首次统计“新闻反转”的情况,此后5年来,反转新闻不降反增,新华网更是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评选出年度“十大反转新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年5月23日发布了截止当日的2016年以来的15起因新闻反转而卷入舆情反转风波的人和事件,此后至今,又有陕西石人石马事件、偷鸡腿妈妈事件、民警手铐骑车女子事件等5起先后引发舆情反转的反转新闻。
每一起反转新闻都有其不同的起因和经过,但是当其成为一类现象,被进行年度、半年度甚至月度汇总,甚至看到一条新闻大家不敢相信而“坐等新闻反转”、调侃“无反转不新闻”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一、何为反转新闻?
何为反转新闻?作为近几年出现的现象和表达,目前学界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在业界也众说纷纭,有
“反转新闻”、“新闻反转剧”、“逆转新闻”、“舆论反转”新闻等表述。
相对较为学术化的表达有:一,新闻反转剧就是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题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刘峰,2014)二,逆转新闻,又称新闻乌龙事件,指最初报道的新闻向相反的方向转变,随着新闻报道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石众、刘冲,2014)
分析上述两种不同的表述,都是对同一类传播现象的不同称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倾向于“反转新闻“这一称谓的原因在于,一,“反转新闻”是“定语+中心语”的结构,强调了信息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但历经至少一次反转(但这种反转是否会引发舆论反转很难衡量,因为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舆论和舆情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反转是多大程度的反转,在不同的事件中有不同的体现,故也未采用“逆转新闻”的说法;而反转剧的说法多少带有看热闹的心态,作为专业的研究,也舍弃了这一种表述。二,据检索报道和文献,“反转新闻”的表述最为常见。
综上,不妨对反转新闻下一个定义:以新闻的面目出现,但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事件要素经历至少一次反转,与最初呈现的信息部分或全部不符,同时引发较大舆情波动的信息传播现象。
二、反转新闻的实质
反转新闻从本质上来讲是新闻失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新闻的名义传播的信息的失实。李良荣对新闻失实的定义是: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李良荣,2002)
提及新闻失实,必须提到新闻真实。关于新闻真实,已故新闻学者甘惜分先生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其界定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仅要求所写的事例、人名、地名、时间、引语准确无误,而且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甘惜分,1984)童兵先生在《比较新闻传播学》中指出:“这一界定指出了真实性的三个层次的要求:细节真实、总体真实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童兵,2002)
以下是2016年以来见诸公开报道的反转新闻:
时间
事件
事件类型
1月17日
江苏女教师监考中猝死
教育问题
2月6日
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
城乡差距
2月12日
哈尔滨天价鱼事件
消费纠纷
2月14日
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报道
城乡差距
2月17日
城里媳妇怒掀桌事件
城乡差距
2月25日
河南官员“抹香香”事件
渉官事件
3月2日
46万/m2天价学区房事件
教育问题
3月15日
北大才女回乡送快递
名校光环
3月18日
中国游客泰国铲虾事件
国民素质
3月20日
男子借20万照顾植物人女友实为家暴所致
社会风尚
3月23日
大妈“碰瓷”玩具车
国民素质
3月24日
最强大脑选手破案
渉警问题
4月12日
西班牙华侨舍弃亿万家产与浙江农妇结婚?
社会风尚
5月5日
陕西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事件
渉官问题
5月5日
“肾丢失?肾萎缩?”事件
医患问题
5月10日
被拐儿童遭铁笼囚禁?
儿童安全
5月14日
雷某“嫖娼”被电击和殴打?
渉警问题
5月16日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得犬瘟死亡
渉台问题
5月31日
偷鸡腿妈妈事件
社会信任
6月4日
民警手铐骑车女子事件
渉警问题
表1:2016年以来引起较大舆情反应的20起反转新闻(据公开报道整理)
纵观以上20例反转新闻,除了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城里媳妇怒掀桌、东北农村礼崩
反转新闻背后-2016年以来的反转新闻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