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光谱分析法
二、荧光分析法
1
基本原理
仪器主要部件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主要应用
2
基本原理
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范围:
可见光区(400~760nm)
紫外光区(200~400nm)
3
Beer-Lambort 定律
*A为吸收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以表示,溶液浓度为1%(g/ml),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值)
*c为溶液浓度;
*l为样品总厚度。
适用条件:
入射光为单色光
溶液是稀溶液
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4
仪器主要部件
单色器
光源
检测器
吸收池
信号显
示系统
光源: 常采用氘灯和钨卤灯
钨灯最适宜的使用波长范围为320~1000nm。
氘灯能发出光的波长范围一般为190~400nm
单色器:棱镜或光栅
吸收池:玻璃或石英吸收池
检测器: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及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5
仪器分类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
主要应用
利用药物与杂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性质的差异,若药物在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没有吸收,则可在此波长处测样品溶液的吸收度,通过控制样品溶液吸收度来控制杂质的量。
例:地蒽酚中二羟基蒽醌的检查
二羟基蒽醌的三氯甲烷溶液
在432nm处有最大吸收,而
地蒽酚在该处几乎无吸收。
1、药物的杂质检查
7
2、药物的含量测定
如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在碱性介质中电离为具有紫外吸收特征的结构)、芳酸及其脂类药物含量测定、维生素A含量测定(在325~328nm的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等。
三点校正法
本方法是在三个波长处测得吸光度,根据校正公式计算吸光度校正值后,再计算含量。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①杂质的无关吸收再310~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光度下降。
②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即在某一样品的吸收曲线上,各波长的吸光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光度的代数和,因而吸收曲线也是二者吸收的叠加。
8
3、药物的鉴别
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
对比吸收度(或吸收系数)的比值
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例
苯磺舒:用含盐酸的乙醇[取盐酸溶液(9-1000)2ml,加乙醇制成100ml]制成没1ml中含20ug的溶液,在225nm与249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
甾体激素类药物:丙酸倍氯米松的乙醇溶液(20ug/ml),在239nm的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
9
,如互变异构体,顺反异构体,开链和成环异构体,旋光异构体,空间异构体等。反式异构体空间位阻小,共轭程度较完全。最大吸收峰波长,最大摩尔吸收系数,大于顺式。
一般需与色谱,红外,质谱,波谱等多种仪器联合作物质的结构分析。
10
汽车经销商续保提升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