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效支撑,是落实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推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2010年以来,本市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应用全面渗透民生保障、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领域,数字惠民效果逐步显现,数字城市管理能级明显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持续改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发展,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通信质量、网络带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构建起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成为改善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惠民效果显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市区两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为主干的卫生信息化应用框架基本建立,实现3000多万份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采集和联网共享;以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电子书包、网上教学等应用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成果显著,上海学习网注册用户达到184万,;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为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数字博物馆、图书借阅“一卡通”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信息化项目得到广泛应用;54个市级部门、单位和各区县政府网站开展了全网或网站首页的无障碍建设;基本建成以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共停车信息平台为主干的交通信息化应用框架,实现900多条公交线路、200多个中心城区停车场状态信息在线实时查询。
,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向郊区以及地下空间、水务、绿化、民防等专业领域渗透拓展,有效促进大联动、大联勤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城市水务、电力、环保、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智能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城市安防视频资源共享、智能化消防、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多灾种早期预警等应用,城市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突破,完成政府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取得新进展,推动网上行政大厅、并联审批系统、法人“一证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协同化政务应用;居(村)委会电子台账广泛应用;建成开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法人、自然人相关信用信息3444项。
,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45家骨干企业通过认定,推动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设;工业云、智能制造等在汽车、装备、航空等行业得到部署应用,建设了金融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示范项目;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占全国1/2,;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加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完成28nm芯片技术研发,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在全国率先实现量产,高端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旅游、餐饮、娱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企业。,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光纤到户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家庭宽带用户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达35Mbps,平均下载速率1131Mbps,实际光纤入户率54%;3G/4G网络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用户普及率超过98%;WLAN接入点(AP)超过18万个,906处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公益WLAN服务。三网融合加快发展,完成72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IPTV用户达177万户,高清数字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共计327万户。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基本完成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实现规模化发展,基础电信运营商IDC机架总量达4万个。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水平不断增强,第三方维护机制逐步健全。
,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围绕建立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