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生犯错误.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学生犯错误、犯罪前期的征兆
湖北省监利实验高级中学刘云清

一名学生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之后,再去处罚他、教育他,这已是“亡羊补牢”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羊”未“亡”之前,先将“牢”“补”好呢?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找到“牢”之将破的缺口。“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大多数的犯罪青少年,当他们还在学校学习期间(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在学习上和品行上就有了不良的表现,学习落后,无心上学,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把旺盛的精力耗费在无益的活动上”。(《青少年心理的发展》P245—P246·朱智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伟大导师恩格斯也曾指出,一定的犯罪行为是一定的原因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的。每一个教师都应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预防学生犯罪。
中学生在犯错误、犯罪的前期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
每一位学生都不是孤立生活的,他们都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在犯错误、犯罪的前期人际关系一般都较紧张,主要表现为:
1、对教师、家长等长辈的关心和教导很不耐烦,与周围的人逐渐疏远,感情趋于冷淡,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2、对积极进取、学习专心的同学敬而远之,甚至讽刺挖苦,诽谤中伤,故意干扰。
3、对于后进或有不轨行为的同学深表同情,和这些人情趣相投,形影不离。常与这些人在一块儿发泄不满情绪,搞
“哥们意气”,喜欢感情用事。
不良的人际关系使这些学生脱离良好的集体,向不良方向靠近,甚至形成流氓小团伙。
二、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孟昭兰在《情绪心理学》([美]K·T斯托曼著,张燕云译,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序言(P20)中说:“教育者的一个任务就是去认识儿童少年的情绪,这可以使他们不致于在面对青少年儿童行为问题时束手无策。”了解中学生的情绪状况就能进行针对性地教育。中学生错误犯罪前期总有一些反常情绪。
1、突然变得孤僻、冷漠、消沉,容易激怒,喜欢独处。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自暴自弃。
2、常常心事重重、发呆发痴,焦虑、恐惧、多疑。办事常常是心不在焉,丢三落四,失误很多。例如:被判死缓的中学生范学斌在杀人前:“他阴沉着脸,低着头,心事重重地独自向校门方向走去,接着便默默地进进出出徘徊不已。(《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例分析》P74新疆大学出版社)。
3、一些有某方面的生理缺陷的学生很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等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
不良情绪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这样的学生往往通过犯错误甚至犯罪来发泄心中的压抑。
三、物质需求
被判十五年徒刑的中学生何文在犯罪前:“脚上换成了尖头皮鞋,身上穿上了花港衫,手腕带起了表,脖子上还吊了一个黑十字架。”(引自《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例分析》P7新疆大学出版社)不健康的物质追求是犯罪学生最明显的前兆。中学生犯罪前在物质享受方面主要有以下表现:
1、突然变得挑剔饮食,好吃零食,正常饭量减少。
2、讲阔气、对伙伴大方,对家人小气,不考虑家里的经济实力,只贪图物质享受,常以抽烟、喝酒来显示自己神气。
3、追求奇装异服,装模作样,经常换各种式样的服饰。
4、经常出入电子游戏室、电影院、录像厅、网吧等。
5、爱占小便宜,贪别人的东西,有的还参与赌博。
四、性的追求
“他对一些外国电影和书刊里所描写的‘搂搂抱抱’等异国情调的东西很感兴趣。”、“何文从‘哥儿们’那

中学生犯错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