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研修班的全体老师
汉字的文化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胡建锋
——姓名中的文化
汉语的称呼
汉语称呼时常常不直接说名字,而要说出彼此间的关系,亲属、同事、师生、上下级之间均要呼出辈分、职务、头衔等,诸如“二哥”、“二叔”、“三姨”、“李局长”、“刘书记”、“王主任”等。英语称呼因无须称兄道弟,往往以“先生”、“女士”、“小姐”为称,在当代英语中,一般直呼其名,例如:Ms Smith,Mrs Brown,Miss Green,Mike。
汉语中称呼不同含义可能不同
苏叔阳的小说《故土》中有关主人公白天明的一段有趣的描述:
他生平最怕见领导。他不知道在领导面前该怎么说话才算得体。每次上级召见,他都提心吊胆。单是领导对他的称呼,就够他思索半天。经验告诉他,倘或领导称他为“白天明同志”,这便意味着一场严肃的谈话,领导准会又向他指出他的一些该去掉的毛病,或者应该注意加紧改造的问题。倘若称他为“白天明”,那就糟糕,说不定接下去就是一场批评。而倘或称他为“老白”,这便是说,领导已经认可他属于地地道道的人民一分子,而且还有了点成绩,让领导高兴。再倘或称他为“天明”,这便是他的幸福,足可以让他沉浸在苦涩的快乐里许多许多天。
1、名字的含义
中国古代的许多名士,除了姓名以外,还常常有字、号等。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由此可见,名是名,字是字,号是号,它们不是一回事。
名字有小名、大名,小名又叫乳名,是孩子出生后称呼的名字,在许多地区,父母喜欢用比较贱的东西作为孩子的乳名,如在有些地方,一个村子就有好多叫“狗”、“猫”的,甚至如果一家有兄弟几个,就分别叫大狗、二狗、小狗。大名又叫学名,一般是孩子入学时取的正式名字,以前读书的人很少,孩子出生又不存在报户口等问题,所以有学名也常常是有知识的象征。有的人因为没有上过学,一辈子都没有学名,到老了还被人称为“栓子”、“柱子”。
张翀
汉字的文化研究 - 汉字文化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