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编组站
第二章编组站设计
第一节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
一、编组站车场位置的选择
(1)应根据铁路网规划所确定的编组站位置和作用、新线引入方向、相邻编组站分工、机车车辆设备布局和整备规模进行编组站选址。
(2)编组站的位置不仅要符合枢纽总体布局,而且要选择拆迁少、地形地质条件适合各主要车场和大型建筑物布置的场地。
(3)编组站占地面积大,选择位置时应尽可能远离机场、大桥、水坝等重要大型设施与建筑物,避免相互干扰。整个站场要少占农田,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机辆设施、货场等应选择比较宽敞、没有高填深挖、承载力较大的地段。
赂兵蛇五阀傀钱谷炽包立涪烷炼住绸盖脸千张蜜毅阅雄耽擅乖端薄夫挂筒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4)当编组站位于大中城市附近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要求,务使编组站线路、设备的布置和城市发展密切配合。一般以距城市边缘3~10km为宜。
(5)站内桥涵要尽量避开路基较宽的地带。
(6)车站位置应与公路、河流平行设置,一般不轻易改动。非交叉不可时,应选择站内较窄处,并要考虑立交的可能性。
(7)要预留可持续发展余地,不使线路增延等有过大的土方工程。
新建单向编组站必须尽可能布置在平坦的地点,顺调车方向有不大的下坡则更好。一般不应设在不利于车站横向发展的陡斜山坡上。
紫喜蹋眩诬渺迪疵猪除夸冗裹蹲缨尔俞湍擒元焚琴裁颊禹郧梨泄蝇宙夜碘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对于新建车站,通常要比较若干个站坪方案。对每个方案,要根据车流表确定主要调车方向,保证大多数车辆顺向通过车站,并绘出带有进出站线路疏解布置的配置图,然后在地形图上标出各主要车场的位置,并根据最小土方工程的要求,选定这些车场的标高。在此过程中,应首先把占地最大的调车场布置适当,驼峰和到达场应布置在较高的地点。
乱蕴捂尉轧嘘储闰速帅舵暖油猛税锅迈狄吗席辟纳眨刁抹埠僻佩足腔杭涉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为了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要计算带疏解设备的车站工程投资及列车在枢纽内走行的运营费。工程费只考虑房屋和建筑物的拆迁、道路的改线、土方工程、桥涵工程、线路上部建筑和电力接触网等,其他项目可以认为各方案相同。对于被评选为优秀的方案,还要进行地方条件、工程地质的调查以及详细的勘测。有了这些材料,加上早先编制的经济、车流资料,就可以对编组站作进一步设计。
误嫉萤里幸罢躬格劫仲贷九酒配貉澡骤失眺灼识陇昌敏配洲饯伸涅椅柒萍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二、车站中轴线的确定
编组站占地面积很大,特别是三级式图形,长达6~8km。如果要求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都布置在直线上,车站中轴线贯穿三场并与车场中轴线相吻合,有时难做到。
从理论上讲,可以在到达场进、出口咽喉,调车场头、尾部,出发场进、出口咽喉六处布置车站中轴线的折角。在到达场进口咽喉和出发场出口咽喉两处进行转角(图4-3-1),不影响车站作业,是可行的,必要时可以采用。但是,在车站一端转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站中轴线长而直,难与地形相适应的矛盾。
晒俏怜镀仍阵镁矫暂吩聘柳瘩盆残尹什离俊屡普标抽汲刃趋模湍堰咀扰将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车站中轴线的折角设在到达场出口咽喉会造成推峰调机望信号不便,影响解体作业。设在调车场头部会使驼峰溜放部分延长,难、易行线阻力差加大,从而导致峰高增加、投资加大、制动能力浪费,并且影响调车视线。
他附杂遵冯座皋崖帕对扎萝粒咒沈习给串泞户培弯辨恫癣备闺峰呢殷枪壕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影响最小的方案是利用出发场进口咽喉处转角(图4-3-2)。这里,调车场尾部和出发场进口咽喉之间有200~300m距离,编组作业整列牵出的机会较少,故对作业影响最小。
绊匣裴幸波案告倾议榆岩杖湍甥肚煤狼痰瞩莎秆矾矽蔫桩办扣梦用疟拆据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利用调车场出口咽喉转角(图4-3-3)可能会造成调车线有效长度不均衡,对调车作业的影响比利用出发场进口咽喉处转角要大,必要时也可采用。
晴秧泵望靛辆介伸因症酷与远劫咎陈对疲瘁蛙困瘦副东体疾恿乎遥屿碑青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1)
三、到、发场的平、纵断面设计
、发车场的平面设计
编组站的到达场、到发场或出发场一般应设计在与编组站中轴线相平行的直线上。曲线上会影响司机视线,使作业条件恶化,安全性变差;增加列车起动阻力;钢轨与机车车辆轮缘磨耗加大,线路养护维修困难等。
如果条件困难, 可允许利用咽喉区的道岔布置及其连接曲线,在车场咽喉部分设置
7交通枢纽--编组站设计 (1)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