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景情关系课件.ppt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
情景鉴赏题:
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①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寓情于景
②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③前情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乐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悲景衬悲情)
④以景结尾——以景结情
⑤把情感转移在景物上,又称主客移位——移情于景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鉴赏中情景关系类问题,可以运用如下三步: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这有助于同学们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第二步,把所描述的景物和体会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区分不同情况。情景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①触景生情;②移情于景(把情感转移在景物上,又称主客移位)③融(寓)情于景;④以景衬情;⑤以景结情;等等。第三步,从悲喜忧乐方面区分情与景的性质,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写乐,以乐写乐等。
(1) 《端居》 李商隐(06福建)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借景抒情)
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
(2) 《寄远》杜牧(09山东)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
(3)《春行即兴》李华(05全国1)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融情于景)
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色。在景物描写中,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
(4)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08浙江)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借景抒情
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倚杖水边”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
(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 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念及此情此景的词人亦不免肝肠寸断。
(以景结情)
(6)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08福建)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融情于景)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思考:2009江西高考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