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余德医集-医案分析
=============================
发布时间:2010-05-23 06:47
案一、倪××,女性,69岁,工人。
1983年3月发现腹部有肿块,大便变细,经检查诊断为结肠癌,于1983年4月16日在我院外科,行结肠癌切除术。由于患者手术后数次化疗,体质虚弱,加上本来有胆结石病史,故常出现右上腹疼痛,纳不香,情绪烦燥,苔腻、脉细弦。此乃正气不足,脾胃虚弱,肝气乘脾之证。采用疏肝健脾和胃固本之法,用自拟理气固本汤出入:人参(另煎)、柴胡、枳实、甘草、川芎、菝葜、黄芪、黑山栀、枸桔李、佛手、枸杞子、米仁、红枣等,其中人参用量为5g 黄芪用量为30~60g 以加强益气固摄作用。
服上方七剂后,患者右上腹痛略有减轻,食欲增强,余证同前,说明药已见效,法不宜变,仍守前方14剂。
三诊:患者右上腹胀痛消失,精神亦好转,自感体力增强,两便如常。前方加炒小茴香,十四剂。
四诊:患者精神饱满,面色转荣,体重增加,纳谷香,夜寝安。守前方加减。经二年余调治,诸症逐而皆除,医院检查癌肿未见复发,门诊随访至今,目前起居生活如常,欢乐自在。
案二、朱××,男,58岁,干部。
因咳嗽、动辄气短1月,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伴有少量胸水而住院。诊为肺癌,于1993年10月20日,在全麻下行肺癌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6cm×6cm×4cm,并有纵膈淋巴结和腔静脉淋巴结转移。术后由于病人不能承受化疗,于1993年12月初转我科治疗。证属正气虚衰,邪气乘之,气短乏力。以益肺降气汤治之。药物组成:党参15g 沙参3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枸杞子15g 葶苈子15g 旋覆花10g 山海螺30g 川贝母10g 蜀羊泉30g 夏枯草20g 鱼腥草30g 蛇舌草30g。当气短甚时,加服生晒参10g;胸胁胀满、舌质黯红加服云南白药;咳痰血者加茜草、仙鹤草;胸水加商陆、车前子;胸痛剧烈,鲜葱捣烂加蜜调外敷;痰多加胆星、桔梗;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经治疗服药后、咳嗽、气急明显好转。以后一直门诊随访,半年后复查胸片,胸水吸收,精神饱满。1995年12月死亡,中药治疗后存活2年。
案三、吉××,男性,88岁。
1994年3月,经某医院X线食道吞钡摄片检查,证实食道中段有一8cm大小狭长肿块,并有粘膜破损。因病人不愿手术,请曹师诊治。其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已数日不曾入汤饮,虽仅喝些牛奶,仍欲泛泛作吐,时时嗳气频频,胸中闷塞不振,苔花白而干燥,舌边紫暗,脉来沉弦而数。此属瘀热痰湿交阻,壅滞中焦,结于膈上之象。曹师先以祛瘀热、化痰湿、疏肝降气,解郁宽中之法,投以旋覆代赭汤合四逆散加减:生晒参(另煎)、旋覆花、代赭石、黄芪、柴胡、赤芍白芍、甘草、枳壳、夏枯草、瓜蒌皮、郁金、川贝、象贝、当归、天龙、僵蚕、沉香、石打穿。7剂后,其胸中堵塞感略松,可以进些牛奶汤汁,已不吐,但仍嗳气。再服7剂,并嘱病家用人参10g合枸杞子30g隔水蒸服,此后嗳气减少,可食鱼肉,情绪大好,谈笑如常。门诊随访8个月,病人已能进食米饭、馒头之类食物,还能独自外出散步。
曹师认为,本例食道癌属中医“噎膈”范畴,其本质为正气不足,气阴两亏,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肝气郁结、胃阴津竭、瘀热痰湿交阻之证。按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用旋覆花、代赭石
曹余德医集-医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