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宿迁市中考诗词鉴赏分值
2008年 4分《寒塘》赵嘏
2009年 6分《春望》杜甫
2010年 6分《饮酒》陶渊明
2011年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古人作诗,与题目不轻下一字
。
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比如《征人怨》,由标题就可推知诗歌的主旨是表现戍边将士对连年征战的怨愤。
。
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朴素自然(陶渊明) 沉郁顿挫(杜甫)豪迈飘逸(李白) 豪迈雄健(苏轼)委婉含蓄(李商隐)婉约缠绵(李清照)
。
这些注释或介绍作者,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解释相关词句,或暗示用典或意境。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
古典诗词的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类:送别诗、咏史诗、爱情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羁旅诗等。答题时要注意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规律去对症分析。
比如,边塞诗多是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控诉战争痛苦,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
意象是诗词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品味感情。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柳:柔情、惜别怀远;
梧桐:凄凉、悲伤;
杨花:离散、漂泊之意;
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
·人教版
►类型一情感把握题
►类型二形象分析题
►类型三诗句赏析题
►类型四画面描绘题
►类型五阅读评价题
·人教版
►中考示例类型一情感把握题
例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题: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初三诗歌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