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改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2月28日,天津的百年老字号、驰名商标“狗不理”通过竞价拍卖,实现了国有独资企业改制,。半年多过去了,这个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究竟有着怎样的新变化呢?热情的天津人接待宾客亲朋时常说,吃一顿狗不理包子,才算真正来过天津,也才能加深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狗不理”名不雅但响当当,不仅是一个“老字号”和中国饮食业的金字招牌,还是天津的一张城市名片。
今年被称为“国企改制规范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有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规定》等政策,使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因此,天津“狗不理”的国有产权拍卖引起了全国关注。专家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搞活企业、提高效率、兼顾利益、增大福利。衡量企业改制是否成功的标准首先是看企业是否重新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活力。改制后的“狗不理”积极推出新品,有人说这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旅游者,也有人说,新品包子太贵,担心这种贵族化倾向会损伤“狗不理”的品牌和长远发展。
价格的内涵是物有所值
68岁的刘大爷是个“老天津卫”,吃狗不理包子已有40多年了,他说:“那时的狗不理包子不用吃到嘴里,只要熟了一揭笼屉,那香味就能勾出人的馋虫来。可现在的包子味道不行了,除了那十八个褶儿,嘛味儿都没有了。”当谈到,对改制后“狗不理”推出的新式包子感觉如何时,刘大爷摇了摇头,“没尝过,太贵了,吃不起了!”
人们议论的焦点大都集中到了改制后的价格上,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吃了狗不理包子之后大加称赞,“狗不理”因而名声大噪。改制以后,狗不理从包子价格、食品品味到酒店服务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上也议论纷纷:原来狗不理包子12块钱一屉,现在16块钱一个,真变成“慈禧包”了。
一部分像刘大爷这样的普通市民对狗不理逐渐“贵族化”的倾向表示出了某种担心。他们觉得投资者提价是一种短期行为,会损伤狗不理的品牌和长远发展。
而另一部分如赵先生这样的生意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赵先生是浙江人,由于生意上的原因,经常来天津。谈起狗不理,他立即来了兴趣:
“前几年来天津,和朋友去山东路吃“狗不理”,感觉菜品没什么特色,服务也不太好。吃完了总感觉有点‘名不副实’。前段时间听说改制了,最近又去了一趟狗不理大酒楼,价格虽然贵了点儿,但菜品和服务都很好,很有档次,包子的味道也好,而且有了新的特色,请客户在那里用餐,感觉很有面子。”
面对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改制后的狗不理集团负责人说:“出现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改制前,狗不理的菜品不行、服务更不行,包子卖多少钱人家都嫌贵。现在我们在大酒店实行的是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包子和菜品从原料到制作都精心把关、严格控制,而且我们对顾客的反映也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分析。比如,顾客觉得传统猪肉吃着不如过去香了,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变化了,饥饿年代,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尝一个狗不理包子如同过年,而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减肥,“狗不理”再坚持做三五毛钱一个的大肉包子,就没人喜欢吃了。”
这位负责人表示,任何一个世界性的品牌,人们看重的不仅是价格便宜,还有品质和价值。包子的价格背后体现的是价值、品质和理念。归根到底一句话:价格的内涵是要物有所值。而且,要想保护好品牌就必须实现盈利,否则“狗不理”就不能生存发展下去,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不能把“狗不理”局限
狗不理:改出一片新天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