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朱熹的哲学思想.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的生平与学术影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生于福建尤溪,长期居住在崇安、建阳讲学,因此传统程他的学派为“闽学”。19岁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学程颐弟子杨时的再传弟子李侗,从此走上道学的发展道路。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录》《朱文公文集》《太极解义》《西铭解义》《朱文公文集》等。
他的思想体系中,基本的对峙是理性本体(生物之本)和物质材料(生物之具)、道德理性和感性情欲、理性方法和内向直观。理气论、心性论、格致论成了体系的三个主体部分。他以理一分殊的宝塔式结构,建立了哲学体系,体现了当时民族哲学思维的最高水平。
理气先后——朱子理气观的形成与演变
理:是指一定社会的人由理性所共同确认的道德法则、交往法则、行为规则、推理原理;又常指事物具有的性质、规律和法则。在理学家看来,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道德原则实质上宇宙普遍法则在人类社会的特殊表现。
理事关系:事、物、器是有形有象、可以由感性把握的,理或道则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还未存在的时候,事物的理就可以预先存在,这个理决定了后来事物的必然出现和存在。程颐本来也说过“有理而后有象”,只是他还没有阐述得那么清楚。
理事先后:一类事物尚未产生的时候,这些事物的规律、法则、原理已经存在。换言之,一切事物的法则,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原则都是永恒存在,而且不会改变的。
理气关系:一切事物都由理与气构成,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则。宇宙及万物都由理、气两个方面共同构成。此说类似古希腊人所说的形式与质料两个要素。不过,古希腊人讲理,主要是指事物的形式、共相,而朱熹讲的理,主要是指事物的法则、规律。
就显示世界而言,理与气不能分离,天下任何事物都是由理气两个方面结合而成,但就本源上说,理先于气存在。这里涉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类事物的理作为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规律,体现在此类一切事物之中,不为此类事物中某个个别事物所私有,因而不以个别事物产生、消灭为转移。。朱熹有见于一类事物的理对此类中个别事物的先在性,但据此认为一类事物的理可以先于此类事物而存在,是把理的绝对化。这是客观的观念论。朱熹晚年强调理气的无所谓先后,但实际上仍认为理是本、是体、是第一性的,气则是第二性的。
《答何叔京》:“自理而观,则理为体、象为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显微无者,自象而观,则象为显、理为微,而象中有理,是无间也。”(《朱文公文集》卷40)
《答刘叔文》:“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朱文公文集》卷46)
《朱子语类》卷1:“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
《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文公文集》卷58)
《朱子语类》卷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卷1:“或问:理在先气在后?曰: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后相似。”

动静属于现象世界的表现,动静是指阴阳二气的动静,而不是指太极自身的动静。朱熹要解决的是被认为取代周敦颐的太极的理,是否能动静?他认为动静属于现象世界的表现,动静是指二气的动静,而不是指太极自身的动静。太极只作为本体存在于阴阳动静之中的理,它自身并不动静。所谓动静只是指太极所乘气机的动静。动静的主体是阴阳,动静的根据是理,能够运动的二气与存在于二气之中而自身并不动的太极,二者好像人骑马行走一样。并不是指理在气中运动或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理的世界在运动。
《太极图说解》:“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引自《周敦颐集》第3页。
《朱子语类》卷94:“阳动阴静,非太极动静,只是理有动静,理不可见,因阴阳而后知,理搭在阴阳上,如人跨马相似。”
“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者常相依而未尝离也。太极犹人,动静犹吗,马所以载人,人所以乘马,吗之一出一入,人亦与之一出一入,盖一动一静,而太极之妙未尝不在焉。”

这四个字是程颐在回答杨时关于《西铭》的疑问时提出来的。这一命题包含的意思有:万物一体说并不排斥个人对不同对象承担义务的不同;一般道德原理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具体规范,不同的具体规范中涵有共同的道德原理。朱熹在这一点上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认为个人在宇宙中处于一定关系之中,对他人他物负有一定义务,由于关系地位不

朱熹的哲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8
  • 文件大小388 KB
  • 时间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