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二级预防.ppt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CCU
许思健
定义
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冠心病复发。
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冠心病复发。
是指对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采取防治措施,从而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残疾并促使回归社会,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包括: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心理状态健康
坚持循证药物治疗
目标范畴
心肌梗死后患者
冠心病、脑血管及外周血管证据患者
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20%、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先前有过心肌梗死)
冠心病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肥胖
抽烟
饮酒
高盐高脂饮食
摄入果蔬少
压力大抑郁
规律运动少
小标题标题2
内容
二级预防内涵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
心理、情绪健康
循证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
降脂药物
非药物治疗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
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睡眠管理
心理健康
合理膳食
戒烟
-----研究显示:戒烟1年后冠心病危险度降低50%,15年后冠心病危险度与不吸烟者相似
吸烟增加冠心病危险性的可能机制
HDL-C降低(吸烟者可降低12%)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和侧枝循坏量储备减少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
控制体重
---研究发现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肥胖者总病死率及冠心病病死率与体重指数(BMI)有关,更与脂肪的分布相关
减肥目标:
BMI维持在( ~ )kg/m2;
腰围控制在男性<90cm 女性<85cm
运动耐量
症状
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
每增加一个Met,死亡风险下降34%
自理越高,抑郁发生越低
生活质量提高
运动
----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显著下降40%-60%,运动耐量低于5个Mets时,死亡风险增加3倍
预后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回归社会
产品 C
产品 A
运动
---运动耐量每增加一个Met,总死亡风险下降12%
运动减少冠心病事件的机制
增高HDL-C
减轻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糖
减轻体重
降低血压
冠心病二级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