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港元案例分析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开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不断发生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巨额亏损案例。,至法国兴业银行股指期货投资巨亏71亿美元,到雷曼兄弟次贷资产投资巨亏破产,再到我国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一而再成为众多大型公司投资的梦魔。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下面我们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一、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港交所:0267,OTCBB:CTPCY)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司。中信泰富主要业务是销售及分销,汽车及有关服务、贸易、发电及基础设施、物业、工业制造、以及信息业。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於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事件回顾
中信泰富(HK,00267)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 除目前的l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 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 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ll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据香港《文汇报》报道, 随着澳元持续贬值,中信泰富因外汇累计期权已亏损
186亿港元。截至2008年12月5日, ,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2l0亿港元。另外,就中信泰富投资外汇造成重大亏损,并涉嫌信息披露延迟,香港证监会正对其展开调查。
三、umulator
“Accumulator”的全名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一般由欧美私人银行出售给高资产客户。累股证其实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为客户提供股票。
银行向客户提供较现价低5%~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就自行终止。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但有些银行会要求投资人要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去年股市高峰时,不
基于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港元案例分析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