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项目历史沿革、
特点及发展情况
黄腊乡民间雕刻艺术艺术历史悠久,主要以傩雕戏木雕面具和根雕艺术为主。傩戏木雕面具的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正直、善良、温和的正神;勇武、凶悍、威严的凶神;淳朴、忠厚的世俗人物;幽默,滑稽的丑角人物,还有文武将军,仙人道士,以及牛头马面等角色。木雕面只是由面孔、帽盔、耳子三个部分组成,通常采用丁香、白杨、杜鹃、柳木等杂木。雕刻方法是,先将一段圆木锯成与人头大小相近,砍成长与宽相当的脸壳毛坯,再在毛坯上雕刻出眼、鼻、嘴孔、脸壳雕成后再用颜色绘制涂抹。有的面具雕刻工艺原始,造型单纯,不区别角色,线条粗犷,几斧就成,具有原始、粗犷、稚拙、怪诞的味道;有的面具雕刻工艺讲究,面相分文、武、老、少、女五类,造型偏重于写实,形象包涵程式化,有的还有口诀。在技法上,多为浅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精细而不繁琐。色彩上用描金贴银的亮色,以及红、绿、蓝、白、黄、黑,几乎什么颜色都可以用来上色。有的面具还镶嵌上圆形的玻璃小镜,甚至配上鸡尾,显得五色缤纷、绚丽多彩。总之,黄腊乡雕刻艺术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艺术欣赏的乐趣。
黄腊乡雕刻艺术主要聚集在黄腊乡六保村,该村是雕刻民间艺人最多的村寨,而且该村雕刻技艺精湛
,种类繁多,作品远近闻名。雕刻技艺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涌现许多优秀的雕刻人才。
现在,为更好地发展黄腊乡雕刻艺术,在黄腊乡人民政府,西秀区民宗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黄腊乡把黄腊民族中学作为培养雕刻人才的场所,把民间雕刻艺术引进校园,聘请民间艺人到校授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特色团队
及代表人物
罗桂义,男、布依族,1936年出生,黄腊民族小学退休教师。
1970年至1992年在黄腊民族小学任教,主要担任的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学工作,尤其擅长面具和根雕雕刻艺术。1992年至1993年,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聘请为日本雕刻飞檐,为台湾雕刻龙凤馆等。1994年,原安顺地区学校邀请到校作雕刻艺术讲座和现场表演。1996年到北京圆明园从事祖先像雕刻和图腾雕刻等。1997年在上海民族村大观园从事图腾雕刻。现在家从事傩戏面具、柱雕、图腾以及根雕等雕刻创作。现黄腊民族中学聘请为雕刻艺术指导教师。
发展规划和措施
未来几年,继续传承和弘扬黄腊乡雕刻艺术。成立“黄腊乡雕刻艺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并集中整合黄腊乡雕刻,加大经济投入,使之形成规模,形成商业产业链,促进黄腊乡经济的发展,并使之逐年提高。
加大力度培养雕刻人才,特别要加大中小学雕刻人才的培养,从小开始抓起,这方面主要是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够学到雕刻艺术知识和技能。
集中两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lkliiyj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