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临高, 流淌着悠远丰富的乡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闻歌起舞皆童叟,对答念唱尽村俚”,临高的“人偶戏”和渔歌“哩哩美”、山歌“咙么哩”、八音等民间音乐也是临高所特有的民间艺术。在临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之中,尤以“哩哩美”渔歌和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剧最为著名。
临高人偶戏
临高木偶戏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也称人偶戏),主要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临高木偶戏与一般木偶戏不同,采用大舞台、不设布幛,表演者手擎木偶、化妆登台,人偶同演一个角色,互为一体,互为补充,饶有兴味。
临高木偶戏是用临高语言演唱的,传统唱腔有“阿?哈”和“郎坦板”,伴奏以双唢呐为主。唱词句式以四句为主,兼有六句、八句甚至十几句,唱句多为五字、六字、七字,唱词不需押韵,但讲究平仄。表演讲究互动,每唱至关键词(第四句末词)只使用音乐过序,让观众脱口唱出。
临高人偶戏虽然也具有节奏和程式性,但“人偶同台”要求演员在操纵人偶时要配以身段、步法和表情,对演员的演出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独特的表演形式较为少见,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临高人偶戏也进行了改革,整理、创作近百个剧目和演唱材料,抓住“人偶同演”的特点发展多样的表演形式,加入更多乐器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木偶制作也更讲究精细,使偶像更精美,施展动作更加齐全灵活。
“哩哩美”渔歌
临高“哩哩美”渔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华民歌中一朵具有独特魅力的奇葩。相传,其发源于临高古港新盈一带的临高姑娘的方言叫卖声,歌词善用比兴、叠用的形式,渐渐在生活劳作(特别是男女爱情对歌中)都以这种旋律来唱和,“哩哩美”最终发展为成熟的民歌形式,走进婚嫁、建房、考学、拜年和迎送等不同场合,被当地人所普遍传唱。
“哩哩美”的音乐基本结构也独具一格,它由三个乐段组成,第一、二乐段为主歌,第三乐段为副歌。独唱多用于主歌,对唱以主歌领唱,齐唱副歌来烘托对唱气氛。“哩哩美”的曲调分为5种:一是唱吉,二是情歌,三是猜谜歌,四是讽刺歌,五是怨歌。年轻的男女相约在月下,唱响渔歌“哩哩美”,唤起那流淌在临高儿女血液中的千年浪漫情愫。男女之间心生爱慕自由抒发的随性唱词有时更是一语双关,出海捕鱼归来的男子与当地女孩在“女子馆”(当时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对唱“哩哩美”成为当地特色风景。今日“哩哩美”也出现在临高各个中学课堂里,少年们传唱家乡民歌,“哩哩美”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足见其人文魅力。
临剧
1961年12月15日,临高县成立了临剧团,在临高人偶戏基础上创办一个单纯由人表演的新
临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