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琵琶记》的主题思想
第10卷第1期
2011年1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
doi:.1671-
浅论《琵琶记》的主题思想
刘爱丽
(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高明的《琵琶记》是在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改编后的《琵琶记》在主题思想上有
了很大的突破,把蔡伯喈的背亲弃妇变为全忠全孝,从而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宣扬,把对蔡伯喈个人的道德批
判,升华为对封建制度的针砭,扩大了这一故事题材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高明;三纲五常;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1-7864(2011)0l-0050-02
毒????夺?夺?夺?孛?夺?夺??牵?夺?专?专??夺?夺??夺?夺??÷?孛?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
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末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作之
一
,它凭借着其高超的思想文学性和不凡的艺术成就享有
“南戏之祖”的美称.《琵琶记》是在《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
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它遵循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
创作原则,表现出了悲欢离合的一波三折的戏剧内容,成为中
原因是它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
高明创作的《琵琶记》题材内容来源于南戏《赵贞女蔡二
郎》,高明把《赵贞女蔡=郎》中的蔡伯喈从一一个”背亲弃妇”
《琵
琶记》
香世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是一位有着强烈人世之心
治的腐败,他试图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净化世风,他对《赵贞
女蔡二郎》的故事进行了再创作,把蔡伯喈的背亲弃妇变为
全忠全孝,从而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宣扬,体现了他救世劝
俗以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意图.《琵琶记》便是高明这一
创作意愿的真实反映,他希望借助”高台教化”来达到”厚人
伦,美风化”的日的.《琵琶记》的再创作描写了蔡伯喈踏实
本分以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到屈从父亲企图,再到重婚牛
府,最后在牛小姐的帮助下和发妻相认,实现了作者维护封建
”副末开场”明确提出”不关风化
体,纵好也枉然”,”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宗旨,他试图通
过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以此达到进行封建教化的目的.
高明正是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道德来赞颂忠孝
节义,,反映出了”一
门旌表”,”子孝妻贤”的美好理想意愿,宣扬了有孝有义定能
有好报,对民众有着一定的教化功能.
《琵琶记》表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普通家庭的孝
道伦常故事,但作者将这一故事深深地楔入到作为儒家传统
伦理纲常的准则及规范制约下的社会生活中来展现人物的性
格与命运,从而使我们看到”《琵琶记》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社
会的’百科全书’的特征”.主人公蔡伯喈和赵五娘把自己
浅论《琵琶记》的主题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