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通过对刑法中精神病概念的分析,在坚持广义概念的精神病即精神障碍的概念来论述其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一)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划分
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划分,即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分类制度。当代各国刑法对于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等价划分主要有二分制和三分制。
对于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规定的二分制,是将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划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两类。采用此种等级划分方式的典型国家有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例如:1974年修正的《奥地利刑法典》等21条规定:行为时,因精神病、愚钝或严重意识障碍,致无法辨别自己不法或无法依其辨别而行为者,其行为无责任。[7]从中可以看出,在刑事责任能力的二分制中,只要判定犯罪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者,其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不对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反之,若被判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者,就要对其行为负完全刑事责任。
对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三分制,是指在刑事立参考网lw61原创论文法上将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明确划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三类。相应的,在这三类精神障碍者中,行为人分别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不承担刑事责任和只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减轻部分的刑事责任。在三分制中还分为一般减轻制和特别减轻制。所谓一般减轻制是指被判定为限制责任能力的行为人实施任何犯罪行为,均应当或者可以适用刑法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减轻刑罚的规定,即只要行为人被判定为限制责任能力,无论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性质如何都应当或者可以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给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日本刑法典》中不仅有对限制责任能力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还对具体的减免程度作了规定:心神耗弱人之行为减轻其刑;第68条规定了死刑应减轻时为无期或10年以上惩役,无期之惩役或者禁锢应减轻为7年以上惩役或者禁锢,有期惩役或者禁锢应减轻其刑期之二分之一。与其相对的是特别减轻制,主要内容是指刑法虽然明文规定将刑事责任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但限制责任能力的规定仅限于实施特定犯罪行为的精神障碍者,即被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只有实施某种特定的犯罪,才能适用刑法所规定的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8]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的是一般减轻制,参照一般减轻制的内容可知,我国刑法是采用的一般减轻制。
(二)对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
在前述中对精神障碍者与精神病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精神障碍一词因对其进行有限度的扩张,而更具有的广泛性,更加适合司法实践的运用,故应该用精神障碍来替换精神病一词。确定了适用人群,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用和标准去划分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划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主要有心理学标准和医学标准。
心理学标准是指从心理学和法学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不但是由其精神病理机制直接引起的,而且是由于精神病理的作用,使其行为时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触犯刑法之行为的能力。[9]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不以行为人是否有精神病为标准,而是以因精神病而出现的心理状态为标准。
医学标准,又称之为生物学标准,即行为人的精神障碍情况有明确的医学诊断为依据。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过程中是否存在精神障碍,以及精神

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