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师:老子孔子马克思
(假有才)
我有三师,老子,孔子,马克思。一人教我处事,一人教我待人,一人教我看世界。
老子者,老聃,乳名“狸儿”,谐音“李耳”,久唤成大名。出身复杂,宋将老佐之子,生于陈国(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耳少时聪慧,所思所想皆为天地环宇之事,常有所疑,故多访名士遍读古书,后为周藏书室史,如鱼入海,三年成名,人尊称老子。老子为我国哲学之父,与古希腊先哲同时,并为世界两大哲学思想源头。老子所著之“道德经”为万经之王,其“无为而无不为”之辩证思想开启了人类智慧之门,我受益匪浅。
孔子者,孔丘,春秋鲁国人,与老子同时,中国教育之父,人尊称夫子。夫子认为国家不治是因为礼崩乐坏,主张“复古礼,讲仁义”,一生游说诸侯,教化民众,学生之众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是教育普及化第一人。夫子及弟子说过的话被收录起来,编排成《论语》一书,尽显夫子日常言传身教,我亦受益匪浅。
,十九世纪德国人,曾被德国、比利时、法国先后驱逐,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一头扎进伦敦图书馆,三十多年写成《资本论》,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被评为上一千年最有思想的人。卡尔三十岁即写成《共产主义宣言》
,其余生所著《资本论》正是为了证明《宣言》的正确性。《宣言》中的某些思想对我有决定性影响,其客观社会进化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论从小就打下了我知识结构的基础,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老子和孔子。孔子曾数次进周都向老子请教,形容老子“犹龙也”。从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在老子面前是学生。这是由俩个人的行业决定的,孔子最重要的身份是教育家,而老子最重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在哲学家面前,谁的思想都是贫乏的。俩人的对话堪称经典,其精彩犹如武林高手华山论剑:孔丘伫立岸边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我闻二人之言,若闻亲兄之语,如沐三月春风。
老子和马克思。老子和马克思相隔两千余年,相遥万里之路。但其经历和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颇有相似。老子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博览群书;马克思在伦敦图书馆一坐几十年,汲取知识无数。老子是无神论者,其伟大之辩证思想除了“先有道后有万物”的些许唯心思想外,和马克思唯物辩
我有三师:老子孔子马克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