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鹦鹉
白玫瑰鹦鹉
白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adscitus palliceps)和淡头玫瑰鹦鹉很相似,但总体羽毛的色彩要浅一些。最明显的特色是它们羽毛的花纹,背羽呈扇形;面颊有颜色。背上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脚短,强大,对趾型,适于攀援生活。羽毛艳丽,具粉绒羽。晚成雏。分布在澳洲东方的海岸区,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北部。
中文学名:
白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
Platycercus palliceps,Platycercus adscitus palliceps
别称:
褪草玫瑰鹦鹉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属:
玫瑰鹦鹉属
种:
淡头玫瑰鹦鹉
亚种:
白玫瑰鹦鹉
命名者及时间:
Lear, 1832
英文名称:
White-cheeked Rosella
外形特征
白玫瑰鹦鹉(3张)
白玫瑰鹦鹉体长30-32cm,体重100-200克。和淡头玫瑰鹦鹉很相似,但总体羽毛的色彩要浅一些。头顶、颈部和耳羽为浅黄;脸颊上方、鸟喙和眼睛之间为白色;脸颊下方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紫色;胸部上方浅黄,许多鸟会带些黄色;胸部下方和腹部为浅蓝色,到两侧渐渐变为蓝绿并混有些黄色;胸部和腹部的羽毛带有细微的深色滚边;颈部、背部和肩膀的羽毛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浅黄滚边,到了肩膀渐渐变为蓝绿色;翅膀中央内侧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和外侧中央覆羽为浅蓝紫色;背部下方蓝绿色,到了尾羽上方渐渐变为黄蓝色;尾巴内侧覆羽红色,上方的中间覆羽深古铜绿色,到了与间变为深蓝色,尾巴内侧浅蓝;鸟喙灰白;虹膜深棕。母鸟的翅膀内侧带有白色的条纹,体型略小。幼鸟体色较深,通常头部带有些灰色和红色的羽毛;翅膀内侧带有浅色条纹,需要1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1]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北部。[2]
环境习性
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的林地、少许树木生长的干燥草地、农耕区、充满树木的牧地、水源流经的林地;在某些地区它们也会在浓密的森林边缘或是树木茂密的沼泽区活动。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在地面觅食,偶尔会沿著道路两侧活动;在浓密林区活动时,相当难以察觉,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在中午
白玫瑰鹦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