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片灿烂----爱与尊重的力量
一、基本资料
1、案主姓名: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班级:二(1)班
5、辅导时间:2005年2月――至今
6、个案来源:
有一日下午,班内一同学因为前日进网吧、台球室,放学后被我留下来谈心,本想好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劝导时发现该生神色恍惚、焦虑、甚至慌张情绪溢于言表,所以不到20分钟时间我就让其回家。但他回到教室后却趴在桌上小声啜泣,上前询问原故。原以为他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忏悔,再三追问,才知是害怕回家,怕回家挨打。话音刚来,只见一中年男子把推着的自行车扔在地上,气冲冲地跑过来,“啪”的一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我赶紧拦住,他的爸爸便破口大骂,说这么不争气,回去好好揍他。我便让他的父亲消消气,做其思想工作,劝说其父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应该多关爱、聆听、交流、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再三叮嘱其父回去千万不能再打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劝导教育徐××的,请他放心,但也请他配合。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他家里共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他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三十多岁后,经人介绍从四川买回来一女子,她妈妈在家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其父独揽家政,家庭经济较困难,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其父也是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家用。其父从小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容易发火,而且也经常在外干活,很多时候只有徐和其奶奶在家,奶奶年岁已高,说的话徐根本不放在心上。
2、学校背景:
小学该生成绩不好,经常受老师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意识,甚至出现逃学进游戏厅、网吧、台球室混日子,写的字潦草、马虎还不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几乎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否则会撅起嘴巴,嘀咕不停,以示表示不满情绪。
3、该生本人情况:
进入中学后, 刚入校时可能环境陌生还不能“有所作为”,但不到一个月,坏习惯随之而来。特别爱污言秽语,爱给别人起绰号,班级没有同学愿与之同桌,有一次他发现前排女同学书包里携带的卫生巾,故意把其露出来,让其它男生观看,弄得女同学尴尬,哭得死去活来。而且该生脾气暴躁,故全班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三、主要问题
1、厌世,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深恶痛绝”。
2、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尊重,没有知心朋友,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3、学习缺乏兴趣,厌学,成绩较差,写字乱涂,态度不端正。
4、脾气暴躁,很容易冲动发怒。
5、对一般老师不够礼貌,有敌对情绪。
6、爱污言秽语,爱占女孩子便宜,行为较庸俗。
7、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 原因分析
十五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呵护,极想得到疼爱,但是父亲对他的打骂和家庭的不和谐使他很少得到亲人的“爱”,花季年龄的他过早地看到了这世界的“悲哀”,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根据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之前,成长需要就更不会产生,就该案主来说:
1、基本需要满足缺乏
①亲情的需要:父母常年在外干活,缺少爱护与关怀。
给学生一缕阳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