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岩藏族丧葬礼俗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岩藏族丧葬礼俗研究 岳小国英珍[摘要]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呈现三岩藏人如何看待死亡,如何将身体作为励志、复仇的载体。三岩社会的丧葬习俗表明:身体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能唤起敬畏和无常,在相应的文化或事件中可产生持续动员的力量,成为控制社会、激励活人的工具。[关键词]身体;帕措组织;血亲复仇;死亡污染;室内葬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4)06—0039—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藏彝走廊川藏交界地区多元化丧葬文化研究”(11CMZ01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岳小国(1976 -),男,湖北襄阳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湖北宜昌 443002 英珍(1979 -),女,藏族,四川新龙人,四川省社科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藏学。四川成都 610071 尸体是一具有形的残骸,但多数情况下,它有着丰富的意涵。从物理属性上讲,尸体是一具躯壳;在人类学家看来,尸体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象征载体;①在政治学领域,尸体还与权力、群体利益紧密相连。可见,围绕着对尸体的认知和阐释,不同学科往往显示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进路———即便在人们如何“利用”尸体方面,不同学科间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法学研究中,藉尸抗争系利用尸体作为“斗争”的一种武器,它易于导致法外收场及类似的结局,这类结果“既能够满足正式法所主张的合法性,同时也帮助实现了它的主要职能———维护社会的安定”。[1]因此,历史上我国乡民社会反复上演的“藉尸抗争”、“架命图赖”等事件, 构成了一种“事件的类型学”体系。[2](P畅120 -130)社会学领域对该议题的关注,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抗争性政治”这一分析概念,即,诉求者和诉求对象之间偶尔发生的、公共的、集体的相互作用。这类事件主要满足两大条件:至少某一政府是提出要求者或者被要求的对象,或是站在诉求者一方;所提出的要求一旦实现,将会影响到诉求者中至少一方的利益。[3]死尸的政治学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到政治转变可以作为“更多的东西”(something more),而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人们对政治的理解通过死尸展示出来,既作为一种战略(strategies),也是一种策略(maneu-vering), 并且还作为文化系统内部发生的活动。[4](P畅303 -308)在人类学、民族学领域,对死亡、尸体及其相关仪式的研究历来构成该学科赖以存在的基础。人类学家对死亡、丧葬文化的关注可谓由来已久,然而,和其他更受青睐的主题相比,学界对那些在死亡、丧葬仪式之外如何将尸体作为象征载体或文化符号的研究却明显偏少。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呈现三岩藏族如何看待死亡以及如何将尸体作为励志、复仇的载体。对应的问题意识主要为:人们利用尸体,将之葬于室内,这种行为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死尸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原因何在? 其中间机制、观念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三岩社会的械斗机制与复仇规则本研究的田野点三岩位于金沙江上游川藏交界处,横跨金沙江东西两岸,主要包括四川省白玉县的盖玉区以及西藏自治区贡觉县的三岩区。“三岩”(sa ngan)一词系藏语音译,有地势险恶之意。历史上三岩属化外“野番”,“无酋长,以抢劫杀人为雄”,“

三岩藏族丧葬礼俗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bjll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