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内衣:寒冬里的热战
保暖内衣:寒冬里的热战一、一篇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2000年12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公布了38种牌号保暖内衣比较实验结果,这一结果显示大多数保暖内衣的效果抵不上一件普通内衣加一件羊毛衫,多数保暖内衣远红外线发射率不比一般羊毛衫或普通的确良面料高。同时还提到了“黑胡子”、“俞兆林”等品牌“透气性差”,“俞兆林”内衣“中间衬以塑料薄膜”等个例。 2000年12月8日俞兆林公司宣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买一赠一活动,消费者只要花268元就可以得到一套半到两套俞兆林保暖内衣(原价238元)。 2000年12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以“靠塑料薄膜保暖被揭穿俞兆林推出‘买一送一’”为题对上面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文中提到“在国内非常著名的俞兆林保暖内衣和另一种叫黑胡子的保暖内衣中竟发现有一至两层塑料薄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俞兆林的外包装上赫然印着绿色环保标志!”同时对俞兆林的“买一送一”活动如是说,“本来238元一套的衣服,变成了268元一套,所谓的“赠送”其实是让消费者多套30元钱另外买一件而已。 2000年12月13日经济日报在其第9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保暖内衣降价爆出惊人内幕,俞兆林被查出内夹塑料薄膜”的文章,称俞兆林内衣“――1998中的有关规定背道而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这种做法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勒令其停止销售后限期整改”,并称“俞兆林的买一赠一活动中有欺诈消费者的嫌疑。”同时和之后还有很多的媒体对此事做了类似的报道。这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作为保暖内衣的“开山祖”的俞兆林本来正想大展宏图,谁知确有了突如其来的变故。本已硝烟弥漫的保暖内衣市场即将上演一场
“赤壁之站”。二、战场的格局保暖内衣自从1996年在中国市场出现开始,短短的几年经历了三个时期。1996年至1998年――火苗,导入期;1999年――火爆,暴利期;2000年――火拼,成熟期;2001年和以后――快速成长期,微利期。 1999年,全国保暖内衣销售异常火爆,产品供不应求,上海几家主流品牌的门口连日出现经销商抢购场面。2000年,保暖内衣市场迅速升温,品牌从1999年的几十家上升到500家左右。商战空前残烈。经过激烈的拼杀,基本上构成了“三足鼎立”。 ,俞兆林、南极人、北极绒这“三巨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董事长:俞兆林 1993年,P羊毛衫,并藉此获得全国星火杯发明竞赛奖;1994年,P羊毛衫的基础上,俞兆林又发明了导致保暖复合绒,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1996年,俞兆林将导湿保暖复合绒这一发明利用在内衣中,从此服饰领域多了“保暖内衣”这一新概念。随后俞兆林创办的上海兆林实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南极棉”牌保暖内衣,并1998年改名为“俞兆林”牌保暖内衣。南极人董事长:张玉祥张玉祥于1991年开办上海雅蒙服装厂,从事服装生产经营。1998年初,创办“上海极地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生产“南极人保暖内衣”,2000年3月,提出“科技纺织新生活”的经营理念。北极绒董事长:吴一鸣吴一鸣曾从事10年外贸进出口工作。1998年下海经商,创立“上海赛洋”企业,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民营科技百强企业”称号;其主打内衣品牌“北极绒”亦成为同行业市场份额、市场效益领先的强势品牌。保暖内衣市场是成长迅速的市场,巨大的利润吸引着众多
保暖内衣寒冬里的热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