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的概念:
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成对出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二、几种具体的力:
(一)弹力
1、弹性与塑性:看物体发生形变以后能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作用、原理、种类、构造、使用方法。
(二)重力
1、重力的来源: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件物体有的引力――重力。
2、重力的定义:地面附件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3、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可以用公式:G=mg来计算。
(2)方向:竖直向下。如何理解这个方向?
(3)作用点:重心。如何判断重心的位置?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人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2、因素: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为滚动(4)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
三、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它只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斜面小车实验:伽利略的结论是什么?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5、什么是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6、会解释惯性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几个力平衡: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一个前提三个条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会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尤其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用弹簧秤测量,方向竖直向下。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用天平测量。质量没有方向,不变化。
F压力,单位:牛顿
P压强,单位
初中有关力的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